井陉传统村落文化信息网
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天长镇宋古城
所属乡镇:天长镇
阅读量:20
发布时间:2025-01-11 13:23

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天长镇宋古城

A-6-15宋古城城墙雪景.JPG

调查信息

  • 调查时间:2014 年 7 月 - 8 月
  • 调查者:梁彦芳、 房晨阳、 杜慎庭、卢保柱、 王增奎、魏明、 王豫成 、解风霞 、王旭
  • 登记时间:2014 年 7 月 - 8 月

1. 年代

  宋古城历史悠久。考古发现,早在五万年前就有人居住。当时这里气候温暖,便于人类居住,山坎岩洞可供栖蔽,浅水丘陵便于狩猎,山涧河流可以捕鱼。因此,这一带成为祖先的居住地。到了一万年之前,新石器文化时代这里开始了农业生产,商汤建立了商朝以后,井陉属绵蔓国。春秋时属鲜虞国又属晋,战国为中山国,又属赵番之西塞。秦始皇十八年(公元前229年)使王翦伐赵,下井陉属钜鹿郡,又属恒山郡,汉灭秦属常山郡。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置正定府,析绵蔓县属。东汉十三年(公元37年)省正定国,并省绵蔓县入井陉属常山国。北齐废石邑县(获鹿县)置井陉,仍属常山郡,隋属井州后属恒州。据发现墓志记载:唐太和元年(公元827年)已称天长镇并谓天长城。唐末天长镇置天长军,五代后晋置天威军。宋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始建县治,系宋、金、元、明、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历代县治之所。1958年井获合并县治迁至微水,天长镇为城关镇。1988年井陉县建制变革,城关镇重新命名为天长镇。


2. 形成原因

  自然形成。


3. 类型

  丘陵,北高南低。


4. 地质

  石灰岩丘陵。


5. 自然面貌

  绵河环绕,背靠玉峰山,西倚唐家垴,地势北高南低,形成天然屏障,现有古城墙周长1758.3米,南城墙长520.3米,西城墙419米,东城墙长419米,北城墙长400米,此城墙坐北朝南,而地势北高南低,整个城墙实为簸箕(俗称簸箕城),玉峰山寺,峙于村之北,古城墙、文庙、皆山书院、城隍庙、明伦堂、井陉县衙、王家庭院、右相府、霍都堂、蔡家宅、显圣寺立于村之中,拥群山之秀,环绵水之波,组成天然之形胜。


6、民族

  汉族、回族


7、姓氏

  张,王,李,杜,路,陆,卢,夏,吕,郝,孙,宋,昌,梁,贾,赵,刘,毕,于,韩,魏,蒋,吴,蔡,黄,聂,樊,许


8、人口

  1134户,3651人。


9、生产

  农,林,牧,畜,商,工,副


10、历史见证物

一、碑石

1、建牌坊、重修钟楼、四周墙垣、回赎赡寺地亩碑记

  此碑位于显圣寺中,青石造,碑字体为行书,牌体为606018,碑文如下:

                         邑庠增广生员云从郝起龙 撰文

                         邑庠生员  礼武郝缄宗 书丹

  《易》曰“德不足令迈群?,不可以言德;功不可以连久远,不可以言功。”求其功德兼可传栾祀者,惟吾庠吾高公有矣。

  公赋性慷慨,正直不阿。事父母而定省,诲殷家以孝著;处乡党而肫诚,待物人以贤称。素修凛凛。其为梓里之所钦仰者,匪伊朝夕也。

  吾陉北关外旧有显圣寺,左绕绵河之水,右连太行之脉。“临河倒影”峙立于寺之前,“铁龙钻石”蜿蜒于寺之后,洵吾陉邑之胜地也。但山门外缺牌坊一座,犹为采风者所不满焉。公愿发虔诚,毅然独创。经营修缮,绘彩辉煌,而寺之大观于是乎备。不诚奕奕乎有鸟革翚飞之致哉!

  置若钟楼损坏重为补之,墙垣倾圮其为砌之。其所以妥侑神明者,亦述详且尽矣。

  康熙辛未岁,时遇饥馑。僧人将赡寺地三十余亩典当清钱一十五千有余。公闻之慨然太息曰:“是寺也,可乏香火也欤哉!”遂照原价代为回赎。以资住持焚修之费。其裨益于禅衲者,抑何深且远哉!

  邑令黄公悉其事,旌其日“善行可嘉”也。又批,执照赡地永留。如日后僧众不遵,定以盗典本寺地亩治罪。

  释子海珠感公之德,欲勒石以志.谋文于余。余不敏,何以文为?无已,请即古之积德获祥者以为公验可乎?昔王祐为晋国公,辨人无罪,厚施于人而不得食报。尝手植二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而后果为三公;于定国为汉廷尉,平恕明允,使天下无冤民。尝指容驷马之门曰:“吾子孙必有乘轩者。”后果如其言。高公之乐善若此,固已征枳德之有素矣!而今乃郎,字鸣坡元风,入监则名擅辟雍,文誉髫龄。授州佐之衔。异日奉诏匡时,家声丕振。勘与古之作善,获祥者后口媲美也。是在天之福善人也,是在神之福善人也。余将拭目以观其报矣!焉可以不为志。

                       时康熙五十年岁次辛卯季秋中浣谷旦

                       住持僧官 海珠

                       门徒 寂宠 寂宽 寂定 寂宗 寂宁 寂宝

                       门孙 照禄 照福 照祥

                       石匠 王太 田文玉

2、重修显圣寺碑记

  此碑位于显圣寺中,青石造,碑字体为行书,牌体为606018,碑文如下:

                                 霍叔瑾 撰文

                                 霍叔瑄 书丹

  夫陉之四面皆山,其间之僧室道院争奇竞胜于深岩空谷之中,不可牧笔。独显圣寺者,距城北奇行而步许,其未也。远看前有浮屠影,而舍利藏之,后有藏经阁而经藏贮焉,自佛殿而下,至护法诸天摩不悉备。且门临晋赵古道,官车使马往于其中,借憩者绝客志不绝如市,而峰峙波萦。诛陉邑第一禅林也。

  其后寝蔽更遭至百劫后,宇坏,墙倾,砖飞,瓦碎,僧人无不遁去。昔之光彩射人,琉璃耀目,怠尽高蓬荆棘,释乏色乏香,所谓“虚无寂灭”之境界,讵若是耶。

  邑之义民,郜君天桂,志赋性纯良,素以善者。一日过之,见其倾圮萧条之景,然侧升动念发虔重修,于是鸠工选料,前后约费三百余金,未尝募化十方之一分一粒,大工克成。起翻经室而经藏有所矣,修天王殿而山门永固,其补伽蓝堂而护教有神矣。捐给赡寺地廿余亩,而香火不绝。

  爰起而视之,巍巍翼翼不犹然数与之显圣也。噫嘻哉,我知之矣,盖天地有始终如国运有兴衰,则虽古宇之澈,而自有兴废。无今造者。郜之功德与普提并证矣,虽然犹有所焉,郜子年虽未长,当解乏嗣,如来有灵,当早降阿罗汉,以昌厥后所为善果之报。宇宥爽哉,余不敢敬为灾石,如言以叙其事,非敢文为也,以俟后之,游览者,庶知乃始,未云。

                                    顺治四年岁次丁亥孟夏吉旦

3、莲海法师开传五戒序

  此碑位于显圣寺中,青石造,碑字体为行书,牌体为606018,

碑文如下:

  夫戒者,梵语波罗提木义,为无上菩提之根,过去诸佛因之成道。现在菩萨以之度生,未来行人由之解脱,是故凡有学道者,未有不从戒中来也。

  粤自释迦世尊敕利弗为罗目虞舍利为罗说沙弥戌,又佛于诋树园申建立戒坛,为比丘说波罗提木义戒。然而五扁三聚要,惟优波罗尊者独得奥旨焉:越千余年戒法沿流中土。魏法聪体师初阐四分之宗旨,唐南山宣祖菩提律学之纲维。凡得戒者,咸本此宋旨,裨得戒者有所依据而证道之。详考:

  莲海法师于前清光绪九年,在北京发源寺受三坛戒法,嗣访京都红螺山听教禅,恭修念佛三味。朝夕礼拜阡悔,酬报佛祖法乳之德,及父母养育之恩。顿悉万法,唯心之界,惟识圣凡原无二途。遂及行苦修,行谒朝五大名山,山西五台,四川峨眉,陕北终南,安徽九华,浙江南海普陀等山,后住足扬州高旻寺,浙江天童寺。持念佛苦行,始悟净土法门为未世之津梁。从此发愿宏物净土,赞扬经典。至民国九年,在京陆军监狱讲演佛经,广化寺讲《地藏经》, 观音寺讲《四十二章经》。民国十二年安徽省长许公世英设法会于暑内,讲三祖《信心铭》,江西会馆讲《四十二章经》等。

  法师深愧道浅德薄,徒衔虚名,缪鹰法席。荷檐重任。若不努力前修,持一瓣之心香,开传戒法。曷能酬我佛度法利生之德,诸祖嫡承法乳之能也,是以遵行佛制,会聚四方释子,登檀授受,继承渊源。凡在同戒者,以戒为亲,依戒而住。即受戒后,与“同戒录”、“戒牌”各一纸。内详其受戒时日,俾各人随身佩带,以便记忆。恒念得传法师成就之功德,乃成佛祖之善因也,授受即非苟且。本持务在精成。凡遇节腊,梵香礼拜,磬弦如闻。

  今鉴则戒期满,普给度牒录,以便游方学道,听教参禅,恭愿居士从彻悟一乘。个个弘扬三学,始不负受戒之初,志而陉山,亦于有光焉,如是上报佛恩,用酬祖德,俾毗尼久住,正法永昌,诸居士尚其勉旃。

                    佛教会长 幻如居士 高

                            中华民国十三年十二月 立

4、重修井陉显圣寺更名陉山寺

  此碑位于显圣寺中,青石造,碑字体为行书,牌体为606017,碑文如下:

  盖闻否极者,泰来困极者,思通天道乎。而人事寓言。

  治城北旧显圣寺,古塔耸于前,铁龙蟠于后,群山迥向,绵水临流,洵十方丛林古刹也。

  代远年堙半倾杞于夕阳衰草之中,改革以来极力破除迷信,遂以破除迷信而以为迷信矣。无怪乎以绝大兰若委而弃之也。

  九年秋大旱,颗粒无收。北京佛教筹赈会来赈是邑。并设难童教养所于寺内。以何君一鸣为所长,莲海法师佐之。公余之暇,流览形胜,观见寺宇之就,荒念圣绩之垂没心焉,伤之发愿修补。

  十年一月五日,虔设道场,结界三日,拜大悲,特请大檀樾,至日焚香,正丰煤矿总理合肥段公启勋独办修补,前后经六阅月,用银币三千余元,于是庙貌神像,焕然一新。其功德洵有不泯没者。愿我邑人,观此功德,激发善心。则和祥普洽,灾情全消,胥种因于此焉,是为记。

                             前清进士第邵从恩 撰文

                             前清邑庠生高 静 书丹

                   发起人

                     马振宪 钱秉钊

                     庄蕴宽 赵椿旭 何 鼎 井陉佛教协会等

                     许世英 许德林

                     何 雯 吴钟铭

                             铁笔 张心瑞

                     住持僧 莲海 徒普德.普行 孙周贤

                     中华民国十三年十二月

              dfgkrrkegkdrkg
              
    

11、物质文化遗产

一、古寺庙

1、显圣寺

  显圣寺在古城北关外,晋赵古道旁。古塔耸于前,铁龙蟠于后,群山迥向,绵河临流,十方丛林围之,山青水秀,风景优美,为井陉第一禅林。和北边的玉峰山寺。石佛圣岩,西莲寺,后土祠,水莲洞、通济桥连成一片,为北方的重要佛教道场之一。

  据传当年,显圣寺佛像塑好之后,无钱贴金,发起人很犯愁。有一天,见一人推辆小车,因无店住,就住在这个庙里。第二天他把小车舍下就走了。小车上有两个箱子,等这人等了许多日,也没有回来。打开这两个箱子看时,完全是大赤金箔,于是就用这些金箔贴了佛像。后来这个人,始终没回来,知道这是佛显圣,因此就题名叫显圣寺。

  显圣寺始建于隋开皇中(公元585年)。为文帝下诏所建三十一寺院之一,与西安仙游寺、正定大佛寺齐名、传地宫藏舍利为一殊胜。大中详符七年(公元1014)宋真宗钦赐显圣寺为庆成院,工部尚书丁渭、刑部尚书向敏中、守司空兼下侍郎王旦,奉皇帝御旨为庆成院添彩。时庆成院与二里外果胜佛岩为该院佛事场所,绵亘三里前导是依仗队,鼓乐齐鸣,佛光烛地,一路颂佛声,不绝于耳,成千上万百姓顶礼膜拜,还有不少人肘行膝步,噬指截发(在头顶上点燃礼艾草)表示对佛组的虔诚,延至宋徽宗。现存有宋大中祥符年间开凿的玉峰山果胜佛岩。

  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园悟大禅师主持显圣寺兰若,宗风大振,师徒达数十人。皇帝钦敕为园悟禅师明清宏法利生,显圣寺设僧会司,多次修葺显圣寺,声名远博,成为北方佛教胜地。尤其是民国九年北方大旱,北京佛教筹赈会,莲海法师(后为显圣寺主持)邀请商人及上海北方工赈会为井陉施赈并收养难童五百五十名,在显圣寺办教养所(西藏佛教协会副会长密悟法师从此贩依佛门)。于是请近代高僧倓虚大师(后为香港佛协会长)首次弘法,为显圣寺添一慈门圣地。当时法舫(中国近现代佛教名人)有现代法显之称,就在此剃度出家。

  民国十年,邑人莲海法师倡导重修显圣寺,并邀请境内正丰煤矿经理段祺勋(北洋政府国务总理段其瑞之三弟)、佛教界政界名人庄蕴宽(时任国务院审计院长)、许世英(时任国务总理)、邵从恩(时任四川民政长)、马振宪(时任江苏省省长)、吴璧华(时任杭州佛学联合会会长)、何一鸣、何基、刘金铭、赵椿熙(时任井陉知县,后任四川省主任秘书)等重修显圣寺,为井陉佛教一大盛事。

  抗战时间,活动停止,1946年北京净莲寺讲经法师普守(后为显圣寺主持),北京东城大佛寺佛经流动处主任如实,北京中南海万善殿寒来法师等发起重新成立中国佛教协会河北省井陉县分会,会长为北关黄宪三(和赵朴初为挚友)。时显圣寺殿宇辉煌、规模宏壮,为显圣寺又一盛会。

  显圣寺殿宇雄宏、座北朝南。山门坐西向东,门额嵌“陉山寺”,是一座牌坊式的建筑。进入山门,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卢殿等建筑。都在一条中轴线上,从南到北甚为壮观。东西两侧有祖师殿僧寮及藏经阁,组成一长方形建筑群。

  天王殿居于寺院前列,为硬山顶式建筑。它是寺院的正门,前后出檐,“天王殿”三个大字嵌在殿门前檐,分外醒目。天王殿内有四大天王塑像,脚踩八怪分列两侧,神态威武,壮观。四大天王是寺中的护法神,是显圣寺的守门武士。这四大天王有南方增长天王,怀抱琵琶,眉目清秀;有东方持国天王,手持清风剑,气势非凡;有西方广目天王,手藏经室执方天戟,神态自如;有北方多闻天王,手托宝塔,怒目横眉。天王殿正中,端坐有大肚弥勒佛,欢迎游人到来。大雄宝殿,是全寺中心,是寺院主殿,为单檐歇山顶式建筑,最为雄伟。殿阔五间,进深三间。布瓦铺顶,上饰有行龙及团花等图案。正中为宝柱,正脊外施天盘、天混、面筋条及圭角等饰件。垂脊亦为砖雕花脊,饰有垂兽、戗脊饰有戗兽,博脊与戗脊相交。殿内立有金柱,梁架为五架梁,梁与梁之间有角脊,瓜柱及叉手,梁檩柱等均施彩绘,工艺精湛。

  大雄宝殿内,供有释迦佛、药师佛、弥陀佛、三世佛,庄严肃穆。两侧为十八罗汉:宾头罗、迦诺迦、迦诺迦跋厘惰阇、苏频、诺讵罗、迦哩迦、伐阇罗弗多罗、戍博迦、半托迦、罗喉罗、那迦犀那、因揭陀、伐那婆斯、阿氏多、注荼半托迦、庆友、宾头罗。体态表情、生动传人,喜怒哀乐,各不相同。他们中,有的降龙伏虎,有的瞑目内观,有的捧书细读……栩栩如生。释迦背后有观音菩萨。

  正殿后为毗卢殿,为单檐歇山建筑,殿中供奉释迦牟尼的毗卢遮那佛(即大日如来,意即光明普照),两侧为文殊、菩贤二菩萨,“合称毕严三圣”。中轴两侧建有钟鼓楼、配殿。此院西侧原建有藏经楼、僧寮。寺院东北有塔林、为该寺历代僧人墓地。

  寺之东南建有毕塔一座,濒临绵河,名为下寺塔。早在1956年被列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惜1963年因雨水过大、根基浸湿,自然倒塌。

  下寺塔为寺内一组建筑,是佛教特有的建筑。塔身外壁灰砖砌筑,为一空心塔。底平面为正方形。第一层约占塔身高度的三分之一,分为上下两节。下部为平砌砖壁,开有一门洞。上部两层略有收进,在门洞处有一拱下寺塔形假门,其正面壁上均有浮雕图案。二层很矮,收进很大和底层出檐形成束腰密檐状,并改建八角形。第三层较高,呈八边形,面壁上建有神翕。下面三层出檐均大,为斗拱,牙子砖配置,叠涩出檐。三层之上改建为正多边形(十六边形),出檐很小,并呈抛物线型渐次收进,各面壁上均有佛龛神像。顶部未出刹尖,其正顶久插临河倒影杨树枝历千年不朽,多被世人称奇。相传古时玉峰山下兄妹二人相依为命。一日兄妹打赌,兄立誓一夜成塔,妹立誓一夜成鞋,输者受罚,天将拂晓,妹将鞋做起,兄筑塔半部。于是急中生智将树枝插上,不胫而走。神话传说,自不可信,但塔顶未成之因,树枝怎插其上?至今仍是未揭之谜。自当太阳初升,塔身倒影河中,碧水潺潺,轻盈美观,古人称为“临河倒影”是井陉八景之一。

  显圣寺建国初被鞋工厂占用,之后又被县委党校、东方红煤矿、第二陶瓷厂扩建时拆毁,又遭“文革”严重破坏,致使寺内大部建筑被毁,惟存大殿。近年又遭风雨剥蚀,致使大殿残破漏水,墙体倒塌。今逢盛世,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成立了显圣寺恢复筹建委员会,重建古寺,更沐佛光。于2004年5月11日举行了显圣寺恢复工程启动仪式,海内外僧众给予极大关注,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觉光法师佛前祈祷,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北省佛教协会会长净慧法师也表示大力支持。莅临庆典的有晋陕冀三省佛教寺院的教佛四众,来自五台山碧山寺八十一岁的释维宗长老;赵县柏林寺释常明及隆园、果志、印明、如昆一行;鹿泉极乐寺比丘尼释宏修;苍岩山卧佛寺慈义、悲情;龙泉寺悲祥;灵岩寺妙度、义灵;龙岩寺比丘尼释宏梅、了尘;兴国寺寿蓬、礼明,以及比丘尼释礼莲法师;朝阳寺释一行、一军、敬安、慧明以及佛教居士四十多人和附近居民近万人,又是显圣寺佛教史上一大盛会,会后在各级政府大力支持下,蒙佛陀庇佑及诸善信士资助,聘请有关专家参与指导,本着修旧如归的原则,显圣寺修复工程已经开始,近期恢复历史原貌,再现朝锺幕鼓、香烟缭绕、祥光普照之盛况。

2、崔府君庙

  崔府君庙位于井陉天长镇北关大街西侧北首。左绕绵河水天光云影共徘徊,右耸中台山岚气峰芒相掩映,玄武阁蜿蜒于北之东,井陉城特立于南之右,谓之洞府之规模。大门座西向东,为歇山式屋顶,前后皆树廊柱。大门前左右蹲石狮各一,隔街对面为照壁。大殿座北向南,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中间供府君神像,旁站有马童。殿前有一抱厦,东西廊坊各五楹,十殿阎君分列两旁,时金碧辉煌,霞光耀彩。

  大殿对面为戏楼,坐南朝北,面阔五楹,进深三间,东西长约10米,南北宽约8米,高近6米。前面戏台为三面观式,青石砌料,高2米,戏台前檐立有明柱四个,高约2.8米,下部为青石柱础,上部装饰有木雕兽头,明柱承前檩,檩上架橼条,戏楼顶为卷棚式布瓦顶脊,外山墙上端设木博缝板,设计美观大方,工艺精湛。

  崔府君姓崔名珏,祁州古城人。隋文帝仁寿元年举孝廉,唐太宗贞观七年,任山西潞州长子县令,后又任磁州滏阳县令。民间传其主幽冥,能昼理阳世,夜断阴间,故又称其为亚岳(以东岳天齐庙亦主幽冥而言)。至宋仁宗景佑二年,封其为护国显应公。哲宗元符二年封护国显应王,七年加封为国显应昭惠王。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又改封为真君,元至元十五年(1287年)封齐圣广佑王,元贞二年加封灵惠二字。明代《西游记》一书中,称为阴间丰都城判官,宋元以来北方多建崔府君庙以祀之并作为道家举行水路道场之所。

  现崔府君庙已改为北关学校,庙宇俱已不存,惟余庙中之戏楼保存尚好。在井陉旧城中是保存较好,规模最大的戏楼。

3、观音堂

  观音堂位于古城东三里的河东村外,庙堂座南朝北,人杰地灵,雅静、庄严。庙内碑文记载:明嘉靖丙寅年有许林泉一家在此立庄居住,林泉过世后,其子小林立学塾于庄内,教子读书。日后两个儿子皆中举人,长子为山西朔州知州。小林之母杜孺人有收摄身心之计,于禾黍中取地一块建造观音堂之庙。并常入庙焚香清心寡欲,其神甚有灵验。一天有本村李大嘴,严冬在此地打柴,遇一妖妇,以土块塞大嘴于口内。当此生死之际,观音显灵,执杖来驱妖妇救了大嘴性命。

  观音殿硬山式青瓦覆顶,前有廊房。殿内供奉观音菩萨,菩萨在佛国里的位置仅次于佛。他的职责是协助佛普渡众生,到极乐世界去,了却一切烦恼,永远快乐。观音又叫“观世音”、“观自在”、“观音大士”。唐代因避讳李世民名讳,略去“世”字,称之为观音了。“观世音”是说芸芸众生受难时,念诵其名,菩萨就会“观”到这个声音,立刻去解救。观音菩萨在中国百姓中要比释迦牟尼还广为人知。明代作家吴承恩写的《西游记》中,只要唐僧师徒有难,观音必定伸手相救,观音菩萨的形象越来越高大了。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观音堂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为观音堂庙会日。香火十分旺盛,烧香拜佛者络绎不绝,成为当地人们追求慈爱、正义、希望的象征。观音堂是我们领略触模宗教文化和天长文化的理想之地,也是人们观光、拜佛的净土和乐园。

4、五道(盗)将军庙

  据“华夏民间俗信宗教” 载:“五道将军庙滥觞于汉魏,兴隆于唐宋,普及于明清。”天长城五道将军庙系宋哲宗元佑六年统竣。分布在城内、东关、南关、西关,隶城隍直辖。地府五道将军把守阴间地府东、南、西、北、中入口中,五位守路鬼神,故大都建在丁字路的山墙上。有关资料记叙,五道将军本为民间俗信之盗神,被视为不祥之神,道教形成后,将其收归,并一分为五,附会上南北朝之刘宋永光年间被朝代檎杀的五个江湖盗贼,故又称为五道(盗)将军。五道将军成为华夏俗信幽冥之主,东岳大帝的属神。执掌着世人的生死,并具有监督阎王判案,或纠正其不公行为莫大的权力。并且该神不是始终身处阴间,也没有森严阎罗宝殿可坐。而且经常暗中巡游人间,多以入梦的方式与人交流和履行职责。同情弱者,成全有情人和开释无辜的事迹。该神没有阎王及其属下判官那么贪赃枉法,因而在民众中的口碑比阎王好。这许暗蕴着“道亦有盗”和颠覆庙堂专利权威的潜意识。

5、玉峰山寺

  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宋真宗钦敕在玉峰山修建石佛圣岩,明灵王殿。以后历代扩建广生祠、观音殿、玉皇殿、张仙祠、火神庙、财神殿等。供天下人祭祀礼拜,以保平安。千百年来,御大灾,捍大患,安康福寿,消灾灭病。在民间引起共鸣,享誉晋冀,常年祭祀,香火不断。

  玉峰山前,燕晋古道绕山而行。登六十六台阶可达玉峰山诸寺庙,可谓之“六六大顺,万事如意”。下山走四十二级台阶,共走108级台阶。108则是一年12个月,24节,72候之和。象征“一岁”或“一个年轮”。佛教中的念珠108颗,则是表示一岁或一年内,时时消除的108个烦恼。每月初九为“吉祥日”,12个月的“9”连加也为108,因而也表示108吉祥,即在一岁或一年内,天天时时降来108个吉祥。

  玉峰山中的明灵王庙,四个大字横刻在砖木结构的门楼上,苍劲有力。由青砖砌成高3米,长12米的庙墙,古朴无华。进入庙门, 由明灵王殿和东西厢房组成的庙宇,进入眼帘。两个厢房皆为卷棚顶布瓦硬山式建筑,左为僧寮,右为广生祠。

  明灵王殿雄伟壮观,为尖山式硬山顶建筑。长10米,宽5米,建在高1米青石台阶上。殿顶布硫璃瓦剪边。正脊为黄绿褐三色硫璃花脊。花脊陡板雕有四龙,相向而行,脊中塑有一护法力士,上有宝珠。护法力士后,脊中刻有“嘉靖三十七年立”字样。殿内梁架为七架梁。殿前出廊檐前立两根檐柱,与明间之金柱以檐梁相连。前檐柱下为墩形石础,檐柱上承阑枋。檐梁及檐、阑枋、普相枋及檐皆施绘。大殿正中、明间为四扇落地隔扇门,次间坎墙各四扇槛窗。隔扇门窗及檐柱皆朱漆,大殿两侧头以雕塑装饰,工艺精湛。

  殿中主要供奉药王邳彤,金身龙袍坐像,背北向南,神采奕奕,执七星牌,垂五绺须,佛目初展。春秋战国的扁鹊,东汉张仲景,晋朝王叔和,唐朝孙思邈,汉朝华佗,明代李时珍,塑像神态自若,各有千秋。

  邳彤,西汉信都人(今河北冀县)。东汉时封他为灵寿侯。汉光帝刘秀属下云台28将之一。曾做过曲阳郡太守。此人为官清廉,关心民间疾苦。他还酷爱医学,在民间倡导和扶持医药行业。为当时的黎民百姓采药,种药,行医付出了不少心血,颇受黎民百姓称赞爱戴。葬于祁州(今安国)南门外。民有疾苦,时显灵应。 相传,宋朝秦王赵德芳不幸得了重病,皇上派出御医也治不了。

  一天夜里,秦王在昏迷,忽见一位和颜悦色的老者,端坐榻前,为他把脉诊治,问道:何方人氏,老者回答:祁州(安国)南门外人也。秦王问他所患之病,能否医治,老者淡然一笑说道:“有一病就有一治,哪有不治之理。”说罢包里取出丸药数粒,让秦王服下后,飘然而去。秦王一觉醒来,顿感心神俱爽,疾症全消,皇上大悦。于是下诏修建药王庙,供天下人祭祀祈祷,以保平安。自此邳彤几乎成为人神合一的偶像。而受人尊敬,享人祭祀,把邳彤奉为安寿富康,消灭疾病的保护神。

  火神庙在明灵王庙西侧,建于乾隆四十年,雄伟壮丽。门前有凉台,两旁竖旗杆,蹲雌雄二狮,有山门,两侧有厢房。现仅存大殿,该殿建筑为尖山式硬山顶,长8米,宽3米,石基高0.8米。殿顶为琉璃花脊。殿前檐出廊中有两根檐柱,檐柱上置阑枋,普柏枋及檐檩两檐柱及两侧盘头,施有柱头,斗拱四朵,美观大方。

  庙中些奉的火神是赤帝祝融,祝融是一个民族首领的儿子,小时候叫黎。他生就一付红脸膛,长得高大威武,聪明伶俐,就是性情火暴,遇到不顺心的事,常常大发雷霆。那时人们已经会钻木取火,但还不会保存和利用火。黎特别喜欢火,十几岁就成了管火的能手。黎还会用火煮饭烤肉,取暖照明,驱逐野兽、蚊虫,因此赢得了大家的尊敬。整个民族长途迁徙,黎觉得带着火种不方便,发明了石头取火的方法。再也不用费长时间取火,也不用设法保存火种了。黄帝听说黎的功绩后,把他封为专门管火的火正官,并给他起名叫祝融。接着向各部落首领宣布火正王祝融镇守南方,正式管理南方的事物。他住在衡山的最高峰上,经常巡视各处的百姓,当地人常吃生东西,他就教他们取火,烧熟东西吃。他教他们使用火把和松枝照明,教他们点火熏烟,驱蚊逐痒,百姓因此很尊敬祝融,就尊他为赤帝了。祝融因以火教化,光融天下,民感其德,尊为火神。

  明灵王庙东侧旧有财神殿,娘娘祠。祠前建有廊庑,又称凉亭,旧为文人墨客饮酒赋诗之所。在往东有玉皇殿,观音殿寺,迤东半里有宋代开凿的石佛圣岩,摩崖造像。摩崖造像下距公路约8米,上距山顶约3米。旧日由山南端明灵王庙可循山路至此。明清时此处称“石佛圣岩”。除摩崖造像外,附近尚有庙宇建筑。今因山体剥落塌坍及修路凿去山体,致使造像已处于难以到达的危崖上,只能远观而已。

  摩崖造像位于山崖之砂石岩壁上,面积约6平方米。造像之崖壁外形如一硬山屋顶建筑之山墙,屋顶部分尚留有尖形顶及穿木檩条之方形石洞。故认定摩崖造像之石壁当为庙宇之里山墙。依遗迹看,建庙与开凿佛为同时进行。今造像上部屋顶部分岩壁平整且光滑。其下部分当初也为平滑岩壁,后于该处, 向内雕刻,建造成佛像。佛像共分六行,有大小造像共69尊。其中在第三行至第六行中间部分雕有较大坐佛一尊,旁有站立弟子像各一尊。其余66尊像除第二行南端第一尊稍大些外,其余均为高约20厘米左右之小型坐佛像。佛像均采用深浮雕形式雕刻。其最上第一行雕刻坐佛像10尊;第二行最南端刻稍大佛像(约30厘米)一尊以及小坐佛13尊;第三行中间为大佛像头部及背部,两侧各雕小坐佛6尊;第四行至第六行中间为大佛,左右各雕小坐佛5尊。佛像头部除一两尊稍完整外,其余均被人为凿毁,分析当为“文革”时所为。

  中间部分之一佛二弟子,当为此处造像之精华所在。中间坐佛高约65厘米,惜佛像头部、手部皆无存,下部衣饰也因风化严重而毁坏难以辨认。从中部主佛释迦牟尼佛残存手臂分析,应为呈右手拇指与中指相捻,左手扶膝的说法相,端坐于莲花座上。其衣饰下身当穿“泥缚些那”裙衣,以带束布在胸前成褶;上身穿“僧祗支”覆肩衣,外罩通肩“僧伽梨”大外衣。从现存部分衣饰看,衣裳薄而贴身,外无饰物。衣纹雕刻自然流利。其头罩圆形佛光,外覆火焰形背光。其弟子阿难、迦叶均为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头罩圆形或火焰形佛光。小坐佛造型及雕刻风格与井陉千佛洞石窟中小坐佛相类似。另每座佛右上侧均有一凸起之圭形石刻题记,其上文字大部泯灭不辨,分析其上应刻有造像施主及供养人姓名。

  关于玉峰山摩像造像的建造年代,现摩崖南侧存有宋、金及民国间碑刻。其中最早者为北宋大中祥符间碑记。其上称此岩为“果胜佛岩”。依玉峰山南里许显圣寺古刹中旧存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勅修碑文所记,及近年显圣寺旧址中发现的建筑用石及石造像残体看,多为黄褐色砂岩。其石材当取自玉峰山。首先玉峰山为显圣寺附近惟一石山,取材方便。其次从玉峰山摩崖附近遗存的山岩看,岩上多为较平整且光滑的石壁以及剥离岩石所留下的痕迹。故认定宋代重修显圣寺时,即就近从玉峰山开凿砂岩以供建寺及寺中雕造佛像。尔后在其外覆以木结构建筑,成为显圣寺附属建筑庙宇。

  玉峰山摩崖造像为县内所存为数不多且有价值的摩崖造像之一,对研究井陉佛教文化艺术及显圣寺历史提供了珍贵资料。

  旧时寺中有僧众数人,并有梵乐队,以作佛事活动用,每年三月二十三,四月二十八日,九月二十八日,玉峰山庙会,人山人海,遍及井陉、平山、平定,为井陉三大庙会之一。

6、文庙

  文庙又称孔庙或圣庙、学宫,是古代祭祀孔子的庙宇。文庙为重道、崇儒、兴贤、育才之地,天长在历史上就有重视教育、兴办学校的优良传统,早在宋熙宁间修建县城时,就在城内建起了文庙,又在元大德十年(1306年)重修,以后历代均有修葺,1993年7月5日被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城隍庙

  城隍庙建于古城北侧,文庙之西,上应东井奎壁光临,下接山陉岩阿神降,抱西山之爽气,拥南岳之奇峰,左侧宝塔凌空,著龙盘之势,右侧雪花山耸峙,照虎距之雄,绵涛缭绕。古木森罗,为井陉一巨观,建于宋熙宁间以来历有修葺,规模宏伟壮丽,金碧辉煌。

8、小南门观音阁

  小南门观音阁(清·康熙元年重修有碑记载)始建于明万历年间,位于古城东聚门外城豪街南,为小廊柱歇山式临河阁,内外依次山环水抱,岳峙川流,燕晋通街。阁中尚存清代碑石及隆庆时燕晋街石额。登高远眺,雪花山称临城古寨,曲径通幽,蔚然香醇。山脚绵河,蜿蜒曲折,波光粼粼,水光十色尽收眼底,因此有“岳峙川流、山环水抱”之象。因阁内供奉观音,一手拿宝瓶一手拿柳枝是美和吉祥的象征,玉手扬可降福人间,故有扬柳一洒之说。有木匾一面,可惜在文革间丢失。据清代记载,小南门初建在明万历年间,绵水绕城而过,城壕街屡受水之害,尤其是夏季河水上涨。先人于城壕街建一阁,一防水患,二防匪寇。每傍晚关闭城门。历代明、清、民国三个时期建筑风格很明显,展现在世人眼帘。观音阁上眺望雪花上西顶大寨;东望河东凌霄塔,下俯绵蔓河水。上层祀南海观世音,下层祀三官(天官、地官、水官),佛道是一家。但面积短而狭隘,祀奉有张飞爷、送子娘娘、送子哥、文财神。常有求财、求子、卜命既来奉供求取,特有古代留有卦谱、卦签一套。有求学、出门做生意的、看一看目前时运好不好的、抽一卦看看如何。每当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十月十五为庙会日,烧香拜神者络绎不绝,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9、苍山下庙

  在村北岸,石碑记载,寓以城之南有一苍山焉距城遥远地势幽雅。自古相传此山为隋景阳公主化身之地,於县志上载,作甚洋山上供有苍山圣母,每岁於春三冬十二月为圣母香火极盛,保佑一方,有求必应,有不远千里而来。后至民念六年以来庙会因故停业,致圣母香烟亦随之而落千丈,屈指计算已五载,鄙人等前在。

  东关镇北岸兴建水廉洞府庙,各界助工程,行将告竣。现鄙人等兴念圣母功德,灵光普照。拟在建苍山下庙一处,不待事半功倍,并且功德无量。无奈工程浩大,独力难成,非效泰山之,不法,河海之,不择细流,不能成功。募化以来幸蒙各界善士此伟大工程得以如愿完成,此皆赖圣母灵光感应及各善士资助之力也。今已正殿工程已告竣,特将各善士芳衔施泽数目於以垂不朽。

二、古宅

1、霍宅

  位于天长古城北关南大街东侧的霍家巷内,原为清末民初霍焕文宅第。霍焕文世代书香门第,是明代右副都御史霍鹏十八世孙。以孝为先,善著称,忠厚宽大,轻财好义。曾办理村务,治理学校,视村事、校事为己事。修桥、建寺慨解义囊,乡人多钦佩之。

  霍家为古城名门望族,原有多座院落,多为三进、七进院,分布在北关东巷子南北两侧,早已残破。霍家巷内霍宅是霍宅唯一保存完好的四合院霍家四合院在霍家巷北侧,座北朝南,是一座硬山式单进四合院,占地1532平方米。北为正房,东西厢房,倒座南房,正房高于厢房,东房高于西房,门房高于厢房,有连升三级的寓意。伦理上尊卑有序,建筑上有层次感。进入院内自然有一种悠然自得的气氛,感到轻闲、清静,享受到家庭的欢欣天伦的乐趣。霍宅大门在东南角和南房为一体,八卦为“巽”字门,巽意顺,出门通顺。寓意为“紫气东来”。大门采用木板大门,上下都放在轴心里,左右旋转,可以关开闭合。大门有门框、门枕、门簪、门钹、门栓、插关等。门外有上马石一对,门洞内有箱式石门墩分列两旁。左右内侧雕有鹿、马图样,外侧刻有荷花、菊花图案,象征家族高洁的品格和正直、坚强、坚忍、乐观的精神。步入院内,迎面为东厢房山墙,山墙有座山影壁,中间有土地祠。院中方砖铺地,植有石榴树,意即子孙多多,红绿相间,绕有趣味。步七级台阶可达正房,正房为五脊六兽、前后出檐、三明两暗、配有耳房、前树廊柱、镂雕挂落、木雕门窗、纤细繁密、繁而有序、玲珑剔透、样式多样、变化无穷、赏心悦目、寓意深远。冰裂纹象征纯洁、清正;菱格又称网纹,意获得财富;云纹无限吉祥;龟背康长寿,无灾平安;梅花纹有报春之象,象征君子之德;鸡表示守信、准时、辟邪、去灾、神明;鱼同余;蝙蝠同福;中心园图案象征园满团园,给人住宿时有安全感,心理上有莫大的安慰感觉。东西厢房各四间,南房五间,全院各房前后都有砖雕墀头,精致美观,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都含有民俗的象征。松竹、葡萄蔓长多子、挺拔健壮;芙蓉、桂花万年富贵;葫芦只存五福;鹿代表和谐、幸福和忠诚;虎是吉祥幸福的象征;喜鹊登梅,春天的使者,美好的象征。檐下立栏、卧栏木刻彩绘各种图案构思精巧,独具匠心,叹为观止。

  北关霍宅建筑考究、砖瓦磨合、精工细做、彩绘金状、砖石木雕、工艺精湛,题材丰富,构思多变,为清代建筑艺术宝库,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高超的建筑工艺水平。步入其间,既会得到美的享受,又会增长知识,获益匪浅,不虚此行。

2、张家店铺

  天长古城北关大街是古驿道必经之地,是明清以来县城北面的主要街道。它与东关街北折,呈丁字形,被称为丁字街。街面商户铺店,梳次鳞比;茶楼客栈,随处可见;人流熙让,热闹非凡。

  建国以来,明清时建筑,因年久破败,多已拆旧换新,古代商铺所留无几。而今有幸保存下来的尚有张家商铺三所。位于丁字街顶端不远处,街西面两所接壁相邻,与另一所隔街斜北相望。三所之中,历史最为久远,古代状貌又保存整体完好当属最南端一所。

  据考证,该商铺建于清代乾嘉间,距今有二百多年历史。其铺院布局为典型的明清四合院。正堂与临街各五楹,南北厢房各三楹,上下间有明堂相隔,两两相对,四合闭封,俨然与世隔绝的井院天地。

  进入铺院望去,高房敞屋,雕梁立柱,青砖垄瓦,流檐垂脊,庭堂台阶,古朴典雅,具有当地商铺特有的格局。临街做铺而挎带门楼,即五间临街。角隅一间为门楼,一边四间为铺面,铺面由板搭套接为门,中间陈设铺柜和货架。转过货架后面屏风,即可进入院内。门楼修建造型美观,结构坚固。砌有主门石墙,坐门石墩,登门石阶。黑漆大门,厚重严实,配以铁兽节环,显得气派森严。门洞前为青石打磨而砌筑的高台石阶,石墩石墙雕刻出各种景物画图,画面质朴生动,雅趣传神,这一切表现了古代砖石结构建筑的精湛的工艺水平。

  另外两所商铺,同样是临街商铺挎带门楼。不同的是入门为两进或三进的庭院,重门迭屋,层院入深,廊轩迥绕,曲折通幽,是与接壁一所隔街相望的建筑。建筑年代稍晚,应是晚清时候所建,而石砌窑洞式瓦房明显为民国时候的建筑。张家商铺院舍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即在建筑的墙体上布有各种图案花纹的砖雕。这主要是在房屋山墙和山墙纵面檐垛和檐脊上打磨雕制。雕刻的内容有篆字的“寿” 字,和“福”、“ 禄”、“ 禧”、“ 祉” 等字样。以及动植物图案。植物型图案有竹、梅、莲、牡表示家庭福祉、祯祥、富贵;动物型图案有蝠、鹿、鹤、鱼,象征福祉、官禄、长寿和有余。砖雕图案形象生动,精致美观,妙有趣味,耐人品赏。另外,在门楼楣额和椽头绘有彩画,如鱼跃龙门,连年有余等。表现了房主人的心愿和情趣,增加了院中的色彩和气象。建国初期张家商铺的主人为张博良,张博良的父亲张文静,祖父张慎言。他在世时,是张家商铺最兴旺红火的时期。张慎言崇儒习文,弱冠游庠,为光绪间秀才,也是当时北关士绅名人,是典型的半商,半读,并兼农耕。因此富甲一方,他经营商铺,讲究诚信,多行义举,亲朋敬友,乡里无不称道。

  张家商铺展现了天长古城北关大街古代铺店的风貌,表现了古城深厚商贸文化积淀,是井陉天长宝贵的文物古建筑之一。

  其他还有迷宫黄宅、秀才院、矿长院等。

3、许总兵府邸

  位于东关大街路北,许总兵为康熙朝西北一带安定立有功劳,后升任京师通州副总兵,故称为许总兵,卸任回乡后,选择了城外东关街北侧,北高南低的地形建宅院,整个府宅依势而建,形成以中轴线高大,建筑套院为主,辅以两侧套院向四周扩散,宛如一个大元宝形,排列有序,布局规整。占地3000平方米,有房屋200余间。正门在东端,为建于石台阶的高大一字府邸门,在门外有旧石牌坊一座,上题“皇恩特赠”四个大字,是清朝康熙时许国碧为其祖许逍禄讨封,由朝廷诰赠光禄大夫并赐银所建,门外有石狮、上马石各一对。总兵府门第建筑为硬山式,中间为过厅,两侧为司阍门房,进门厅迎面一垂花门,两侧搁隔墙将里外隔开,垂花门为石木结构,左右为二尊蹲踞于石鼓上石狮(现已不存在)。正堂为硬山顶式厅堂,旧称“白虎厅”,为总兵理事见客的地方。此堂面阔三间(现保存完好),均为清代康熙之旧物。穿过白虎厅,经隔扇左右出厅门,又见一院,门为石木结构的垂花门,为悬山顶式。门左右各蹲于石鼓上石狮,高150厘米。垂花门里为一院,左右厢房各三间。正面为二层过厅楼,楼后又一小院,过厅楼上是许国碧读书及藏书之所。每进一层院就高一层,共六节院。再往后走就是花园,正门西边是巷道,有绣楼、高堂第府,宽敞、幽雅恬静都是女眷读书之所。

  许总兵府自建成后历清、康、雍、乾、嘉至清末,许氏家境渐落,宅院数落异主,除少数改建,大部分院落比较完整的保存下来,成为井陉目前保存较好、规模较大的明清府邸院落。

7、王家庭院

  王家庭院原为郝家世居,城内大南门首富,经历代经营至道光郝国玺时已初具规模,清末民初,将此院卖于王家。经民国时期,井陉县长王景岳重新修建,故又称王家庭院。民国时曾被三青团和商会占用,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作为中共井陉县委和城关镇政府驻地,2003年7月镇政府迁出恢复原状,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8、蔡家宅地

  蔡家宅地位清末举人蔡汝翼古宅,其祖原居城西五里蔡庄村,清初有始祖迁至城内为人打工遂居城内,经蔡家历代士世经营,组成一南北长为60米,东西宽约12米。长方形格局大院,其东侧由一南北走向的巷道相连,称蔡家巷,巷道四侧又有如意门,夹道分成四个单元院落,每个院落既可独立自称一体,又可以穿堂,过厅从内部相连成一大院,可谓别具匠心,且每个院落又具风格,院落虽小,但建筑精雅,成为井陉原居最具代表特色的建筑之一。

9、右相府

  右相府为明晋王府右相府李鸣世之府第,大门坐北朝南,大门正开,内设屏门,迎面是面阔七间的黑虎堂,高大威严,铁角吞兽,琉璃脊,灰瓦覆顶,堂前有执事月台,置棋牌,伞盖等物,前植一株海棠树,直径一尺,堂西有客厅院,东为管事房,东西马道四达两门,碾坊、磨房、水井俱全,黑虎堂在日本侵华时拆除,客厅院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

三、古桥

1、大石桥

  大石桥,又称“逸仙桥”。位于城东北关东巷子外,飞跨于滔滔绵河之上。是天长连接绵河两岸的重要桥梁通道,也是井陉境内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桥梁。大石桥始建于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由于明万历前井陉官道行走北路,即由获鹿经井陉平望、威州、青石岭、凤凰岭、石桥头到井陉旧城。至万历四十六年(1648年),井陉知县罗懋汤改北而南,即由获鹿土门经亮子岭入井陉驿界,经下安、上安、石岭、微水过绵河后又经横口、张村、郝西河、东窑岭、河东后,到井陉旧城,尚需西渡绵河,方能进城。旧时,冬春绵河水小时搭有木桥通行,一到夏秋两岸绵河水大,乘木船往来。若逢暴雨,河水涨满,渡船不通,交通阻隔,极为不便。至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由井陉知县周尚亲倡导,由府县拔银并由晋省与县内商绅捐资。历经三年,于乾隆四十五年修建而成。当初建成之桥,为12孔联孔式,长109米,宽6.4米,高8米,是一座横跨较大的石拱桥。单孔跨度6米,矢高3米,桥身与河道成正交,整个石桥显得雄厚,给人一种安全坚实之感。桥东西两端,各有一对高五尺的石雕狮子,桥身两侧为高三尺的青石栏板和石望柱58对。石望柱顶端分别刻有石狮、猴、鹰等动物形象的石雕58对。栏板雕有浮雕图案30幅,这些石雕造型生动、造型各异。或幼狮爬在母狮头上戏耍闹,或雄狮昂首怒视远方,或猕猴静座,若有所思或苍鹰飞落捕捉白兔,雕刻风格,粗犷细赋,形象逼真,惟妙惟肖,是清代雕刻艺术珍品。

  石桥建成后十四年,即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河水暴涨、冲毁桥之东段数孔。嘉庆六年(1801年)大水又冲毁东端数孔。前后共冲去六孔,剩余六孔。自此后,此桥横亘水中,形如半岛,桥上失去利济作用,只是供人登临游览。至民国初百余年间,虽经人多次倡议重修。皆因工程浩大,修葺费难以筹措,无力修建,致使两岸交通又处不便状态。民国十七年(1928年)晋奉战争结束后,因井陉是晋奉战争主要战场受害较大,为“善后赈灾”之列。县中各机关同仁,援照山西善后赈灾条例,呈准平津卫戌总司令闫伯川抽收煤捐三万元,又募款若干、办理本邑工赈,得以一万八千元,修复大石桥。历经年余,民国十八年四月将东段补修。竣工时,邀请城关士绅商议,此桥命名为“逸仙桥”,并镌刻匾额嵌于桥孔之上。但新修六孔,雕狮已荡然无存。此桥又畅通三十余年,到1966年8月底,绵河洪水猛涨,又将东端五孔冲毁。究其原因,由于是联拱桥、桥墩较多,排列又较密,且拱洞跨度也小,这就阻碍了洪水时河道泄洪量,无疑增加了洪水及漂浮物对桥的冲击力。尤其桥东部几孔,直接遭受上游冲下的洪水,这是为何桥东部易被冲跨的原因。同年10月又进行修复,将冲毁五孔改为四孔。其中两孔采取的敞肩连拱式建造,拱洞跨度加大,以增加泄洪量,减少对桥体的冲毁,桥面之栏板多用旧城附近古墓碑改制,望柱也无石雕, 己失去古城风貌。2003年,井陉天长古城保护开发列为石家庄市重点工程之一,天长镇党委政府于2005年聘请文物专家“论证设计”,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投资近50万元,近一年时间,更换栏板、添置大小石狮近50余对,于2006年10月正式完工,恢复了古桥的历史原貌。

  大石桥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仍是天长一带沟通绵河两岸的主要通道,保持着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特点。西部六孔为乾隆时原建筑,桥面上还保存有初建时的石栏板、望柱,及动物石雕二十多对;中间留有民国间重建时的一孔;东端四孔为1966年重修,桥上栏板、栏柱、雕狮为2006年添置,是研究井陉古代交通史,及桥梁建筑艺术的珍贵文物。2008年12月,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古瓷窑

1、井陉古瓷窑遗址

  井陉窑是河北省四大名窑之一,也是迄今所见我国最早烧创的三大白瓷窑之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井陉窑遗址主要分布在天长镇城内、东关、北关、河东、东窑岭200万平方米的范围内,已有1400多年历史。据初步抢救挖掘整理晚唐、金代的窑炉10座、金代作坊2处、澄浆一组。获得了从隋到元相当批量的井窑标本和窑具。确认了井陉窑是从烧制白瓷为主,并烧黑轴、褐轴、双色轴、绿轴、黄色轴以及三彩瓷等制品的瓷窑。实属国内罕见,引起了国内外陶瓷界的关注。1995年出土了完整的12件图案各异,工艺精湛的印花模子;1998年7月又一次出土了唐、五代、金代的窑炉作坊;1999年窑址中又找到唐代莲花熏碗,白轴双鱼四系背壶、宋代的水波纹腰白瓷枕、金代戳印鹿蝶花叶天威军官瓶式枕。2000年9月,窑群的发掘取得了突破进展,河东一处金代苗姓窑坊遗址、作坊、晾胚、架栏,胚碳遗址、为宋、元瓷史增添了重要资料、并出土了戳印点彩戳模,震动了国内陶瓷界。

  井陉瓷窑遗址得到了文物部门和陶瓷专家高度的评价,时国家文物局长张文彬说:“井陉窑遗址价值很高、年代也久远,一定要保护好“。著名陶瓷专家耿宝昌、李志彦、陈华莎也亲临现场,给予肯定。国家文物局文保司司长说:“井陉窑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完整性,工作坊和窑址连在一起,成为一个单位,在全国是比较少见的。”

  据此所有的专家达成共识,与刑瓷共享“北白”之誉的美称。“天威军官瓶”一再在窑址中出土,揭示了宋代井陉窑的续烧。由于烧造技术的长期发展和历史的机缘。金代的井陉窑无论产品质量,还是花色品种,都超越了北宋时期五大名窑之一的定窑,一时曾经成为中国北方最为著名的窑口。戳印点彩,戳印绘制等独具特色的商品销往海内外,流传后世。井瓷商品被冀博、上博和故宫博物馆收藏。

  井陉窑的发现不仅使得太行东麓(龙泉务,磁家务)保(定窑),邢(邢窑)邯(磁州窑)安(安阳鹤壁窑等)焦(当阳峪窑)等纵列千里的古制瓷链填补了中缺的“石”(即真定)的空白,并就地域角度横向观察,更为太行东西两侧冀晋古瓷窑场找到了沟通一个重要的直接链环。因此井陉窑的发现与研究,可以认为已超越了这一窑口的自身,并可预言井陉窑在中国古陶瓷发展史上必当有其不争的重要地位。井陉窑当之为河北四大窑之一,我国最早烧制的三大白瓷窑之一。2008年5月经国家文物局委派文物专家审定予建井陉瓷窑博物馆。

五、古城墙

  古城墙始建于唐末明洪武元年(1368年)为增强抵御元朝势力的卷土重来,重新修建,设土城。该城北面傍山,东西南三面濒临绵河(昔为绵蔓河)。水流东西,形成天然屏障。城北为高地,城西南的雪花山可俯瞰全城,城墙周围长三里二十步高三丈五尺。

六、古书院

1、皆山书院

  皆山书院明清以来以陉山物华,绵莞地灵,民风崇尚教化,皆山书院应运而生,书院取峰峦环境,四面环山之意为皆山,能培育栋梁之才而谓之“皆山书院”,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它的前身为“文昌书院”。

2、明伦堂

  明伦堂为学子习经、科中聚宴之所,是井陉儒学观存的唯一建筑,现存该殿为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知县吴茂陵率本邑绅士捐资修建(清末民初为县参议两院),民国17年(1928年)为中国国民党临时登记处,后为井陉县中学占用至今,保存完好。

七、秦皇古道

  井陉古道历史悠久,发生在古道上的大事胜不牧举,秦始皇出巡,死后也是从这里运回秦都咸阳,韩信背水列阵、康熙西巡、阻击英法联军的庚子之战、晋奉之战和百团大战都曾在这里发生。

  井陉古驿道,穿越天长大地,沿途遗留与古驿道相关的递铺大车店、楼、阁、碑、古树木比比皆是,它记录了历史的演变,它是一具化石,为后人认识和研究文明史的历程提供了宝贵的证据。2006年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唐家垴古墓群

  2004年3月9日至5月5日,河北省井陉窑考古队,在唐家垴又挖掘唐宋金墓群12座。其中西区2座,中区3座为唐墓(含后唐)。西区墓中有唐会昌三年(公元843),天长府虞侯张义才墓,距今为770年,跨年度近四百年。考古专家认为此次发掘为研究中国葬史葬志,仿墓结构砖墓早期形态提供典型例证,纠正了考古界传统认识局限。另外金墓成组打成唐基这少见的例证为研究中国汉地葬俗提供了珍贵资料。后又发现二十余座宋金古墓,2008年定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九、井陉县衙

  井陉县衙建于明洪武九年(1514年)知县刘谦建,历代均有修葺,明、清、民国,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8年,这里一直是井陉县衙和政府处所。现有建筑多为清末民初建筑,并有日伪时期高大炮楼耸立于后。


12、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庙会

  庙会的内容较为复杂,既有大型的祭祀活动,也有群众自发的求神拜佛活动,大型的伴以唱大戏、武术、杂耍等各种民间艺术尽展风采。现在的庙会内容已经淡化、商品交易、群众娱乐、旅游成为主体。宋古城的庙会较为普通,最著名的有元宵庙会和三月二十三的玉峰山庙会,四月十八的雪花山庙会。每当庙会之际,周围邻县平定、元氏、平山、赵县、宁晋、阳泉和石家庄市游客蜂拥而至,各种花会尽情演出,有如巴西狂欢节,热闹非凡,现将主要庙会介绍如下:

1、元宵花会

  元宵花会,正会的日子为农历正月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元宵花会的组织为在城庄,过去城内一直称之为在城,包括在城、东关、西关、北关、河西、黄沟、河东、贡家庄、三水滋等多个村子。这个庄内又一分为四,成为四路:东路河东,西路在城,南路东关,北路北关。每年的元宵花会就由四路会首轮流为首承办。

  花会在春节之前就开始筹备,各村预先演练节目。除本庄外,还邀请周围蔡庄庄、南关庄,东窑岭庄,白庙庄(史家、于家等村)参加演出,春节前由会首发请柬。

  花会从正月十六早晨开始。一大早,周围几十里的男男女女穿戴得鲜鲜艳艳,成群结伴涌到城内、东关、北关各街巷。各村的节目都先到大石桥西桥头戏楼前或北关府君庙前集中,随到随演。演出由东往西,经北关、东关,城内旧衙门前,到城隍庙结束。节目丰富多彩,除如今已是享誉全国的井陉拉花外,还有太平车、跑竹马、踩高跷、跑旱船、二鬼抱跌、渔家乐、红脸社火、担歌、挑歌等,不下几十种。演出一般持续到下午日落。

  十七日、十八日,各村、各庄节目继续汇演一日。

  十五日的晚上一般有“舞狮子”、“耍龙灯”、“耍流星”。“狮子”、“长龙”的“眼睛”闪闪发光,耍流星的用绳子提着点燃的流星灯,上下飞舞。有些年份,十五晚上还请了良都庄来表演“斗活龙”。预先搭好台架,空中拉起绳索,“龙”挂在悬空的绳索上,然后由在一旁架楼上的人控制,犹如提绳木偶的表演方式,几条“龙”在空中往来飞舞格斗,再加上烟腾雾绕,灯火闪烁,鼓乐齐鸣,神妙无比,引来周围几十里以内的观众,挤得人山人海。

  元宵花会纯属娱乐性质。花会节目有的只舞不唱,有的有舞有唱。唱词或是传统唱词,或即兴编词。即兴词作直接表现了大众的喜忧愁乐,幽默讽刺、嘻笑怒骂。如:“衙门口的狮子嘴歪斜,大堂里坐着大老爷,大老爷是包青天,光认正理不认钱,谁打官司把钱送,先抽你一百单八鞭”,名似颂扬,实则嘲弄。

  过元宵,戏是不可少的。十五到十七北关唱三天,十八城隍庙起戏,唱四天。

  元宵节还有灯会,观灯放烟火,别有一番热闹。俗话说;“十四圆灯,十五散蜡,十六逛灯,十七黑火山,十八点老杆。”圆灯就是试灯,十四晚上,家家户户要把自己制作的各式各样的花灯在门前试点。十五、十六晚上是正式挂灯的日子。散蜡,是十五晚上挂出花灯后,还要在村庄的各处路边道口墙头点起蜡烛,使村庄街道灯火辉煌。因十五晚上有跑龙灯等演出,等到了十六晚上才是人们逛花灯的最佳时候。十七黑火山就是灯会结束。十八点老杆就是放火。

  十八的放烟火通常在北关马场园和城内城隍庙对面举办,经费来自善男信女捐的香火钱。一进腊月,就开始请人制造烟火。制烟火的师傅就是北关本村的师傅蔡清江。制作烟火的师傅都要斋戒。旧时的烟火当然比不上今天的烟火异彩纷呈,“声势”浩大,但亦种类繁多,时有杰作,令人眼花缭乱,啧啧兴叹。“打铁火”是将铁水引燃米汤猛掷空中,撒出漫天火星。“锅子火”是地下放一特制嵌锅,上留小孔,烟火从小孔向上喷出,形如蘑菇状。“七节鞭”连燃七次。放烟火的压轴戏是“点老杆”。立一高杆,各种烟火串接其上,点燃引线,由此引彼,由彼及此,那烟火一时如一窝火猴似的吱吱叫跳(称“一窝猴”),一时又如满架火葡萄(“葡萄火”),一时出现一轮日一勾月(“日月开门”),一时出来一位红脸关公(“关公显圣”),最后一只仙鹤飘飘然而出,生出一个光闪闪的蛋来(“仙鹤透(生)蛋”)。放焰火结束也意味着一年一度的春节、元宵节日娱乐的结束,宣告一年的劳动生产又要开始,儿童们又要到学校读书。于是有了“仙鹤透蛋,学生入圈”的俗语。

2、北顶玉峰山火神庙会

  旧时县城及附近的人们把城北的玉峰山叫北顶,城西雪花山叫西顶,城东的莲花山叫东顶,南顶就是苍岩山。

  玉峰山火神庙会是三月廿一、廿二、廿三,庙会由火神庙里的住持组织,解放前最后的住持是觉王。

  火神庙地临北关街,紧挨显圣寺,北崖上有后土祠尼姑庵。因北关街紧挨火神庙,又有集日,所以愿意把火神庙会过得热热闹闹,提高村坊在四周的声望。庙会时北关村有跑马、爬杆、上刀山等表演,广招观众。庙会既是善男信女烧香敬神许愿还愿的活动,更重要的还是盛大的集市贸易盛会。时值春天,青黄不接,粮食交易占比重很大,小米,杂粮成交特多。井陉过去盛产红枣,山山岭岭沟沟洼洼到处有枣树,因此红枣市吸引了远近商人,新乐、赞皇、忻州,乃至京津枣商,争相采购,成交颇巨。火神庙僧人觉王善以红枣治眼疾,男女香客争相购买红枣献纳庙僧。

  火神庙会南来北往人很多,各种小吃花样也甚多。俗传此庙供另一神灵“邳王爷”(汉刘秀二十八宿之一的邳彤),因“邳王爷”爱吃鸡,所以香客买鸡敬神的也很多,庙会上鸡禽销售见快,小吃“甜面鸡”、“甜干片”也成了买不起活鸡的抢手货。另外,桂花茶汤,杏仁霜物美价廉。买卖活跃。

  庙会期间,古槐前戏楼请一台戏,两开箱,吸引了许多人,庙会更显热闹。

3、西顶雪花山庙会

  雪花山上有碧霞元君庙,建于明嘉靖十二年。雪花山庙会,就是碧霞元君庙会。庙会的时间是四月十六,十七,十八,由在城庄组织,邀请临近的蔡庄庄(蔡庄、乏驴岭、葛丹、里岩、秀水、三水滋、较场、荆蒲栏、南北峪)、南关庄(南关、陈家、枣林、吴家垴、单家、潭洞、朱家疃、黄沟、河西)、东窑庄(东窑岭、山北、庄旺、石桥头,郝、仇、刘、尹四西河)、白庙庄(史家、于家、张家、康家、樊家、霍家庄、武家堰、当泉、狼窝、张家井、枣树沟、高家坡、郝家坡)参加。遇丰收年景,还请县府发请柬,特邀较远的洛阳、东元村、东西焦的白脸社火与会。雪花山庙会仅次与南顶苍岩山庙会,会期一个月,届时人山人海,百技纷呈,客商云集,规模浩大,热闹非凡。

  雪花山庙会盖为祀神而起,其特点一曰神圣,二曰盛大,因此就有许多的讲究,即过会规章。

  一是会查。起会前要进行三次“传锣会查”,即会首派人到各村敲锣通知。三月初一首次传锣,一个点,“堂——堂——”其声舒缓,意为开始起会,各村准备;三月十五,二次传锣,两个点“堂堂——堂堂——”,示意庙会期近;四月初一,三次传锣,三个点,“堂堂堂——堂堂堂——”,锣声急促,示意会期在即,各村做好一切准备,要按时赴会朝顶。

  传锣时,“传锣人”身着黄色对襟梅花氅,脚穿软底抓地虎靴头,戴红绿鸡毛荷叶顶子,第三次传锣时,传锣人还带一张“四月十八,圣母大会,朝山进香,风调雨顺”会帖,分送各村当事人。

  四月初一传锣同时,在城庄的四路会首聚会商议过会各项安排,并抓阄排定抬杠次序,中午,“传锣人”在东聚门城楼,会源门览秀楼、北关阁、东巷子阁高呼三声“会转查了”,锣声不断,以示“会查”结束。

  二是“请驾”。每年庙会前一天,即四月十五,香头要带领八名轿夫抬着“驾”,鼓乐喧天,亲往山上顶香膜拜,“请神接驾”。

  所谓“驾”,是一顶八抬殿式敞轿,斗拱飞檐,雕刻精细,金(铜)顶黄帏,玲珑华丽,周嵌水银玻璃,檐角悬宝葫芦,丝穗飘拂,铎铃叮当。驾中供奉圣母走象(专供抬的象),驾前全副执事,龙虎八旗、肃静牌、迥避牌、吊卦、万民伞(伞周围缀满历年施主姓氏的小绸条)。只听“隆隆隆”三声铁炮响过,即刻起驾锣响,一时鼓乐齐鸣,驾起缓进,淌过绵河,经蔡庄,把“神”驾供于西关。

  驾前有乐队,分轻,重两组。重音乐是打击乐,乐声粗犷,有“文武喇叭疙瘩锣,大筛(大锣)小筛(小锣)嘣嘣鼓,钵铙小钹小瞠锣”。文喇叭其音嗡嗡,故称“嗡”前人扛,后人吹。武喇叭长九尺,可伸缩,仰首吹,呜呜呜,故称“呜”。大筛(锣)声瞠,小筛锣声噹,疙瘩锣声叮叮,铙钹声哗哗,小瞠锣声清脆,还有一个手执的嘣嘣鼓,这打击乐称谓“响噹会”,由城背后街组织。轻音乐,乐声悠悠,有鼓板,捧笙、卧笛,长箫,直管,口笛、三弦、二胡,月琴、响板,打铃、旋子、十样锦,还有一个白色大海螺。轻音乐由南关的“捧笙队”担当。两组以“响噹会”的大、小海笛(喇叭)主奏,捧笙会的雅乐协奏,插入响乐,称《佛歌曲》。

  三是“演驾”,其意是为神演出的意思,亦即敬神,就是正式的过会了。

  “演驾”进行三天,十六、十七先后在蔡庄庄、南关庄沿村演出各一天,十八是正日子,在城街演出。“演驾”队伍的顺序排列是:最前面为颠扛、颠杠后为各种演唱及舞蹈节目,然后是社火,社火后是神驾前的执事、乐队,最后是神驾。“演驾”一般从上午八、九点钟开始,十八日演驾上午九点钟从西门开始,向东经城街、东关、北关、河东、南关,最后到雪花山。

  “演驾”开始,九声铁炮响过,“马子”赤膊上阵挥鞭“开路”。所谓“开路”,从“祭神”仪式的角度解释,是“神驾起动,要驱逐邪魔”。从文艺演出的实际讲,街道两旁人潮滚涌,不开路无法通过。最初为挥鞭开路,30年代改为舞流星开路。

  开路之后,即是颠杠。36抬杠箱,或48抬杠箱,排列成队,浩浩荡荡,威威武武,颠杠人或着肉色纺绸排扣上衣,灯笼裤,或着武生装束,或着奇装异服做丑角打扮。

  颠杠表演从上午九时一般要进行到下午二、三时左右,场面宏大,表演精彩。首先是“穿杠”,讲究“穿三杆”,即杠队从城隍庙开始,第一次快步行进百米左右,到旧衙门再返回城隍庙,叫头杆。二杆是快步行进约30米到东关栅栏口返回。三杆是到北关府君庙(约400米)返回。如此反复来回,一是为表演尽兴,二是让游人看足,而抬杠的人要吃很多苦头。其次是表演中各种队形穿插变换,或为“五马破曹”式,轰开街路和场面,或是走“8”字和走“剪子股”等等。三是颠杠的各种技法、绝活引人入胜。颠杠的绝技全在一个“颠”字上,颠杠最为吸引人,吸引人观看,观者如痴如迷,演者也似疯似癫。三十年代厨师郝万金、马三永撂开庙会期间赚大钱的机会,也要装扮成娃娃头、傻二小去抬杠。城背后的于长泰,刘玉考在八十二高龄还要去抬杠过瘾。颠杠表演迷人如此,可见一斑。

  颠杠后接着演出节目。一类是以唱为主的小折子戏,山西梆子为多,诸如《断桥》、《秃子别窑》等;河北梆子有《小上坟》、《花子拾金》等;二簧有《吊金龟》、《甘露寺》等;丝弦有《拉相公》、《王林休妻》等;秧歌有《劈灵棺》、《田二红开店》等;还有一些俚曲,即民间曲调,有《卖菜》、《闹五更》、《小放牛》、《钉缸》等。另一类是以舞为主的,除传统拉花外,有《大头和尚闹柳翠》、《耍叉》、《拿秦桧》等。还有一类同相声、快板近似的以说为主的节目,三、四个人现编现说引人发笑,有《抬灯倌》、《推磨》、《种地》、《下四川》、《编匠》等。再一 类是“哑”剧,以服饰、道具和动作情态取胜,如二十八宿走折子、西游记、盘歌、抬歌、担歌、挑歌等。

  演唱节目之后是武术社火,有20多队。扮戏装的为红脸社火。20年代末,许水滋的“三战吕布”是四名秀才扮演。武秀才许墨麟饰关羽,文秀才许玉麟、许风麟、许立德分饰张飞、吕布、刘备,套路清晰,抬腿出拳,皆见工夫。四人皆近花甲,粉墨登场不服老,时人传为佳话。史家村民演《藤牌打老虎》,有独到之处,四五个人扮四五只虎,四五个猎手持火枪,又有四五个人一手持藤牌,一手持刀,人“兽”相搏,各自拼命,奇招尽出,枪声震天,烟火弥漫,惊心动魄,小胆者不敢近看。特值一提的是大梁涧的罗汉社火,表演者皆扮为僧人,手持兵器不为常见,观众望形取意,呼之勾三尖两刃月牙刀、月牙铲、钩镰枪、六股叉、鲛龙锏、软流星(绳锤)、硬流星(链锤)等,甚而将磐槌、铁木鱼、擀面杖、拨火棍、案板、铁涡部当武器。该出罗汉社火,据说是咸丰年问,由该村出家到少林寺当伙头僧的梁和尚返里所传,演来套路奇特,腰功、腿功、臂功俱佳。六十年前,还有山北的破孟州武拉花,如今不传。

  演出场地有固定地点,由西往东依次是:西门街观音阁前,霍都堂牌楼前、城隍庙前、明伦堂前、孔庙前、丁字街口、南门街牌楼前、旧衙门口、大堂前、皆山书院前、城壕口、许总兵牌楼前、交易场,盐店及聚兴隆门前、大栅栏口(北关街南头至府君庙共五处)、东巷子戏楼前、河东沟戏楼前,然后经南关、黄沟直奔雪花山大殿前。正月花会的场地不同于此,而仅是从大石桥戏楼前由东往西。除以上固定的场地外,观众随时可在街心横放一条长凳,做表演场,看自己想看的节目。

  各类节目依次边演出边行进,待至雪花山脚,已近黄昏,于是灯笼火把齐明,朝顶开始。先在圣象前焚香,一时锣鼓声、炮声响彻山谷。焚香已毕稍事歇息,各种节目做最后大表演。抬杠在圣母殿前跑杠,节目登台表演,社火下全场。随后是跑阵,阵式有梅花阵、八卦阵、阴阳阵、五虎阵……,变幻无穷,意谓“神灵捍卫,佑我黎民”。跑阵时《龟驮碑》特许进殿,在“圣母”像前的大笸箩里蹲着团团拜舞,演员尽量摸取笸箩里的“油钱”(制钱、铜元),装归己有,龟长寿,亦为圣物,装取油钱算是“神”的特赐。演驾结束,西顶的住持道人接“驾”,将圣母走象安置庙中。整个演驾过程中,鞭炮声声,香烟缭绕,通宵达旦,次日晨庙会方告结束。

  四月十八已是初夏,为解决演员们和观众的口渴问题,庙会的组织者提前派人择户张贴“茶水一桌”,豆汤一锅”等黄帖,指令备好茶水豆汤之类。有的人家在庙场施粥、施枣、施金银豆(炒黄豆)。民国间“黄贴”已少见,大小商号门前都自觉备有茶水(或连翘汤)供应,且备有茶碗,这也形成了“传统”。

  庙会期间,少不了在城隍庙上演四天三开箱的好戏。清代时可以“拉官戏”。不管是哪个戏班只要在本县境内演唱,若被会首和官府看准议定,便暗暗派人,至演出地点,登台将鼓板反转,意即“拉了官戏”,四月十五起到城隍庙演出四天,不给演出费,但必供应好茶,“下处”(演员住所)也较舒适,且“犒台”丰盛。每日三开箱必有两犒台,大商号犒赏馒头、猪肉,动辄数十斤,或有点心。有时是“双犒台”(赏双份),那就更丰足了;走野台戏不易有此殊遇。演员们乐得比平时吃得好,加之拉官戏必多官员、“名流”点戏,个别名角可得赏钱,配角及文武场也能多分油水。因此拉了官戏,演员并不吃亏,吃亏的是班主。但班主也有一得,戏班声望提高,不愁设台口,夏秋收入可望增多。民国年间城内会首郝大先生(永修)曾派霍彩云、许议到横涧“拉官戏”,虽然设有登台翻鼓板,但班主尹秉钧敬慕郝大先生的人望,又惧县府以后为难该戏班,不得已进城演了四天。事后得了十六元化装费,尹说还不够脂粉、颜色钱,但也无可奈何。演员们却无怨言。

  不拉官戏,就得“写戏”(预约演出),经费只能靠布施。正丰煤矿是大“施主”,其次是盐店、聚兴隆、敦厚祥、庆源成、德生永、久丰裕各大商号;再其次是矿上的煤司、师爷、管帐先生及衙门里的“头面人物”。没有按户摊派这一说。

  庙会期间雪花山顶最少有一台戏,有时唱对台,若没有某村或某大户许愿献戏,那就靠善男信女们慷慨解囊的油钱了。一应开销,庙会后黄榜公布,谁也不敢吃黑钱,怕“神”给报应。

  节目沿街演出,也可获得犒赏。若抬杠穿堂(即在旧衙大堂前广场穿过),衙里的“达官贵人”也得自掏腰包,谢鉴礼、柳文藩、王用舟、任甫亭、边树栋,都为此出过血。

  平时各庄会首、管事的准备庙会,都是白尽义务。即或是支派人去联络会事,登门化缘也是义务性质,哪个村也有很多热心人。演员们的伙食都是自带干粮,在演出间隙蹲压摊旁啃吃。大不过给扭拉花的小演员们买些糖果梨糕,这就是酬劳了。总之,一切是自发的。

  昔日看戏,男、女界线泾渭分明,庙会期间看街头演出也是如此。较高处的敞地和较大商号的栏柜都给妇女孩娃们腾出来,长短板凳层层迭迭。这是男女“授受不亲”的遗风,是敬让老弱妇幼,也防年青后生惹事生非。

  庙会期间,算是井陉最大的物资交流大会。摊贩们见缝插针,随“势”挪移。商品以农具为多,举凡栽筐担子,叉把扫帚、笸箩、簸箕、木锨、镢子、口袋、镰刀、绳索、鞍具、大锄、小锄、滚盖、耧斗应有尽有。庙会的牲口市也是我县最大的牲口市,成交常达二三百头。日用杂货、儿童玩具、妇女用品、粗布花布也极丰足。风味小吃以扒糕、凉粉、硬面卷子,水炒鸡旦、细条拉面、豆面铪烙、多层火烧、油酥烧饼等见快,凉糕、粽子,炒面茶汤也抢时上市。糖人、面人、团扇、汗伞,吸引了许多儿童妇女。

  古城庙会,除此以外还有端阳节的府君庙庙会。中秋节的城隍庙庙会,重阳节的东顶龙背垴药王庙庙会。六月初一显圣寺庙会,三月二

4、台子巷灯会

  一百多年传统灯会,就在台子巷,长百余米,宽2.5米,北高南低的地形,巷子比较狭隘,会期同城壕街过会。每年正月会头张罗的一应俱全,从前都是用油盏,有人添油拨捻。随着地面从高往低安置木板,糊上五色纸。每隔2米在两侧墙上钉上木板放上油盏。最高处是关帝神龛,龛前地下留有石窟窿,专门按圆木头搭设牌楼,两侧用木头正好和石窟窿一样粗,上绑两根木棍,加上半圆灯笼,两边有大铁锅,刷上白灰水立着点上油灯。龛前墙壁上钉上灯山架,灯山架底边长80厘米,宽10厘米。呈梯形。最下边放九盏灯依次七、五、三、二、一,共六层,27盏灯,另外加上神台点的灯共28盏,代表28宿。晚上点起灯,从大街往上看就像一只大船,后来改进全用电灯彩泡代替。

5、城壕街迷灯会

  在清朝流传至今,每年正月十三日,有本街自发组织人们拾掇、挂灯、搭牌楼,各家各户把自家门前打扫干净挂灯。会头招呼人们在街北口搭木牌楼,四根圆木埋在两侧,上有两根圆柱绑着,用草绳栓成半圆拱门,中间有一半圆灯箱,上写“城壕街”三个大字,用纸扎花装饰,再用柏树枝配饰,两边粘在牌楼两侧圆木上,大副楹联。悬挂宫灯一对,进入牌楼街里展灯一百二十个,一街两行,灯笼呈方形,糊上彩色纸,四面写有灯谜,十四日夜幕降临点灯。古时候都是点燃蜡烛叫试灯。十五、十六正式观灯,往南面对观音阁,阁上有盘龙灯、大锅灯(就用大铁锅刷上白灰水,锅前点油灯,油灯前用干粉皮圆形起着反光作用)呈现灯火辉煌景象,这二日晚观灯者络绎不绝,大人领小孩,一家几口人都要出门观灯。城壕街人山人海,有的上阁烧香、许愿舍油钱的,祈祷全家平安,祈祷求功力、升官发财,祈祷做生意发大财,祈祷金榜题名,祈祷求子、求孙。观音阁有卦谱一本,抽卦看看运气如何,在街看灯谜三人一伙、五人一伙围着看灯,思索着。有的人在用自己的手指头在另一只手掌心比划着谜面的内容,谜底谁能猜准。整个城壕街嘈杂声、笑声、呐喊声一片,挤挤攮攮,磨肩擦背的人群中男男女女好不热闹。十六天齐庙会,五月十三关帝庙会等。

二、传统舞蹈

1、皇纲

  “皇纲”也称皇杠、颠杠。是在城会主要节目之一。它以再现古代帝王之皇家之势而文明遐迩。杠为古代的一种运输工具其组成的队伍为纲。一盘纲由杠杆、箱架箱、箱环、箱铃等六部分组成,其重量一般在五十公斤左右。演出时36杠成或48抬杠箱排列成队,“马子”赤膊上阵开路,开路之后即是颠杠,古城元霄庙会,城隍庙开始到北关府君庙,反复来回表演中,各种队形穿插变化“五马破曹”、“穿十字”、“走连环”、“掏剪子股” 等。同时演员一改单调的“颠杠”,争先施展“换杠”、“鸵杠”、“顶杠”等高难度技巧。整个场景蔚为壮观。使人眼花潦乱、目不暇接。在伴以颠动时箱环拍击箱子发出有节奏的声响和奏乐,形成了一种粗犷而豪放的艺术效果。

2、火流星

  北关特有的节目,石家庄地区也绝无尽有,一条绳子两头栓着火球(用木炭火装在小铁笼里)上下左右、前后摆动、霞光四射、眼花缭乱,样子多变,有面花(前面耍)、顶花(头顶上耍)、背花(背后耍)、滚花之分。

3、龙灯

  龙灯从龙头到龙尾长有十多米、精饰彩绘,两条长龙在两个绣球引导带领下、协调动作上下翻腾、穿插旋转、作出各种精彩节目。布列出长蛇阵、四门阵、八门阵、三碰头、二龙出水、八宝阵、拉木断、踩河沿、牛羊盖和凤凰双展翅等阵法。灯光辉煌,龙体滚动,喷烟吐火、精彩纷呈,演出达三十多人。

4、狮舞

  狮子,在中华各族人民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而狮子舞正寄托了广大老百姓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心愿。狮子舞仿照历代狮子的形态,在色彩、造型、装饰等方面,利用夸张的艺术手法精心制作而成,古朴典雅,。又大又圆的狮子头、宽阔隆起的前额、乌黑发亮闪闪有神的眼睛、向前突起的鼻子、张合有度的大嘴、稍稍颤动的俩耳朵、再加上脑袋顶上,用彩绸扎成的彩球映衬着,更加显得舞动起来的狮子威武雄壮、憨态可掬。

  狮子表演时,由俩人前后配合,执道具戴在头上扮演狮头、后者俯身双手抓住前者腰部扮演狮身,两人合作扮成一只大狮子,称太狮;另由一个人头戴狮头面具、身披狮皮扮演的小狮子,称少狮。手持绣球逗引狮子的人称引狮郎,引狮郎在整个舞狮活动中具有主要作用。他不但要有英雄气概、还要有良好的武功,能表演“前空翻过狮子”、“后空翻上高桌”、“云里翻下梅花桩”等动作。引狮郎与狮子默契配合,展示“耍长登”、“梅花桩”、“跳桩”、“ 隔桩跳”、“独立单桩跳”、“空前翻二级下桩”、“后空翻下桩”等高难度技巧,气势壮观,乔憨可爱。

5、城内拉花

  传说是隋末唐初,大将罗成破孟州时施一计谋,命将士们乔装打扮成货郎和卖艺人混进城中,然后里应外合攻下城池。后经艺人将此内容赋予拉花表演中,沿传后世。传统的城内拉花有九人表演,角色分别为货郎、傻相公、丑婆、两个少妇、两个姑娘、两个男青年,表演以丑婆、傻相公为主,充满嬉戏、挑逗、玩闹的活泼气氛。

  城内拉花明显有庄旺拉花的痕迹,但其自身特点更为显著,他的动作吸收了其它姐妹艺术的精华,经历代艺人加工,演变为自身风格,动作刚劲有力,舞姿亦庄亦谐,节奏分明,动作明快的特点。井陉拉花已经批为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6、老娘送外甥

  “老娘送外甥”始创于清朝末年,据说是人们在正月出会困难的情况下,急中生智,创出的一出花会。主要道具为一头假驴。骑驴的是男扮女装的大闺女,打扮得花枝招展,美丽诱人,常被观众误认为是女子所扮;牵驴的是丑扮憨傻的弟弟;驴后紧跟的是她老娘(外祖母),为丑婆打扮,多在耳上挂红辣椒,腋下夹一破包袱;而后便是她姥爷,身穿长袍,头戴礼帽,眼挂墨镜,一手提鸟笼一手提文明棍。四人组成一队,队外还有一个和尚装束的男子(或二流子),五人登台,以顺口溜、快板形式见景生情,现编现演,风趣可笑。老娘送闺女的乐器,都是打击乐,如锣、鼓、擦等,演出主要是场地表演,乐队站立一旁伴奏,演员随着鼓点唱扭。每到一地表演,围观的群众人山人海,常常被逗得捧腹大笑,拍手称快

7、北关太平车

  太平车是流传于天长地区的一种花会表演艺术,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其内容表演为夫妻二人,用车送客路上所经历的事情,贴近群众生活,富有民族特色。

  太平车由六人表演,一人推车由老生扮演,一个坐车为青衣,一个扶车为小生扮演,二人拉车为小旦扮演,表演动作为扭、摆、拉、推、急行、慢走、上坡、下坡、表演诙谐风趣,舒展流利,节奏鲜明。

  太平车的伴奏,以二胡、笛子、笙,十样镜为主,演出的内容有《送情郎》、《闹元宵》、《回娘家》等歌颂太平盛世的情节。

8、北关白脸社火

  社火来源于古老的人们对土地与火的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在以农业文化著称的中国,土地是人们的立足之本。火是人们吃熟食和取暖之源,远古人们凭着原始思维认为火也“灵”, 并视之为具有特殊含义的神物,加以崇拜,于是形成了尚火观念,对土地与火的崇拜,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使祭祀社火的仪式逐渐增加了娱乐成分,成为民间一种娱乐活动。

  社火分为红脸社火和白脸社火。红脸社火以传统戏曲化装演出,为架子社火。白脸社火,就是白脸,不化装,表演的就是武术。

  北关就是白脸社火,起源于清同治初年,由平山的一个杜师父传授,班主为单宰贤,先从十八路弹腿学起,然后教拳术,包括形意、太极、八卦、少林、螳螂;棍术包括二龙头、不见天、阴魂棍、勺子棍;还百枪术、剑术;刀术等。整学乱用,刀、枪、剑、戟、棍相互穿插,形成对打形式。如白手夺刀、白手夺枪、小刀破枪、大刀挺枪、棍打三节鞭、枪打三节鞭、双枪对打、刀枪对打、拐子对打、手拐打枪、三夺行等节目。

  白脸社火与红脸社火武打不同,要打的真实,打到要害处,互不相让。当地百姓有“北关社火鸡打架”之说, 有时还打得头破血流。加上打击乐伴奏,更加热闹非凡。北关社火所到之处围得水泄不通,就是看北关的真功夫。北关社火为了精益求精,先后派出多名演员到城隍庙武术馆学习,糖坊巷李银华就是其中之一,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1937年日寇侵华占领了井陉城,到处烧杀抢掠,有恃无恐,八个日本鬼子追杀一个逃亡的女子,李银华紧追其后,用熟练的武功,将其一一击倒。女子得救逃走,日本鬼子恼羞成怒,将未满20岁的李银华枪击身亡。为了不当亡国奴,以高文书为首的部分北关社火青年,参加了八路军,经过八年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胜利,北关社火重新恢复活动。至今,李银华一人打倒八个日本鬼子,作为美谈,流传至今。

9、灯官

  灯官是两个轿夫,抬灯官于竹竿上。四个衙役,一个报官,负责检查元宵节是否灯亮、或有不安全的情节,当场给予处罚,并立即改正。平日如有不能解决、或不愉快的事,拦灯官与大街口,报官报于灯官,因正月十五元宵节日,无人敢违抗,大小事均能化无。妙趣横生。

三、民间文学

  大头和尚戏柳翠

  传说很早以前,深山里有座古寺,寺庙内长着一棵郁郁葱葱的大柳树。这柳树经一千多年的修炼,变成了一个俊俏的大姑娘,取名柳翠。她偷偷地爱上了庙里的一个大头小和尚。一天,庙里只有小和尚一人看家,柳翠便装作前来进香,便挑逗小和尚,使他忘了佛门戒律,与柳翠尽情地玩耍,戏闹起来。这里,有个樵夫打柴正好路过此地,所见庙内有女子笑声,感到奇怪。扒在墙头上一看,原来小和尚竟和大姑娘在一起打情骂俏,忍不住大笑,双手一松,掉下墙头。他回家之后,当作笑话讲给众人听。有个社火头儿听了此事,觉得有趣,过春节时,编成社火演了起来。男女老少都爱看。 从此,“大头和尚戏柳翠”就流传开了。

  该舞由两人表演。男角戴“大头和尚”面具,着青布长衫,手持木鱼,颈后衣领内插一把折扇;女角(传统习惯为男扮女装)云头压鬓,斜插鲜花,身着彩旦服,手持手帕。二人均脚踩高跷。表演内容取材于枣阳城乡流传的民间故事《和尚戏柳》。舞蹈表现了月明与柳翠从初识到相好这一段情节,幽默风趣,浪漫色彩浓厚,加上扭、摇、追、逗等技巧动作,别具风韵。

四、传统戏剧

1、晋剧

  晋剧又叫山西梆子,源于山西蒲州。清道光、咸丰年间盛行于山西晋中地区,后又流入井陉天长地区。天长是井陉晋剧的发祥地,五十年代初,晋剧名家,丁菓仙、牛桂英、冀美莲、根根红、李玉环、一声雷纷纷到天长演出,把天长晋剧推向一个新的高潮,井陉晋剧团应运而生,井陉晋剧团就在此创立发展,二团现长住天长。天长村村有剧团,规模较大,享有声誉的有北关、核桃园、小龙窝、板桥等。

2、京剧

  天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戏剧更为显著。晋剧、丝弦、河北梆子等剧种广为流传,京剧在天长享有盛誉,却鲜为人知。

  天长镇原是井陉县治,是井陉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井陉文化的发祥地。早在三十年代末,古城政府官员,当地驻军,学校师生等以京剧自乐,影响了当地居民。以北关许英修、贾林,城内霍春发为首的一批人成立了第一个井陉业余京剧团。在重大节日“双十节”、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等,先后到东关大操场演出《失空斩》、《甘露寺》、《法门寺》、《淮河营》、《捉放曹》等,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建国后,五十年代初,京剧名家奚啸伯、郑玉华、唐佩文到天长演出,古城京剧轰动一时,在井陉县文化馆支持下,业余京剧团又恢复演出,天长京剧又出现了一个新高潮。文革期间古装剧被迫停演,先后排演样板戏,《沙家滨》、《红灯记》等,遍及城乡、工厂、学校、部队演出。

  2000年2月为弘扬国粹,活跃古城文化生活。古城北关许世禄、东关郝正绪等人自发成立了井陉古城京剧爱好者协会,并邀请微水、3502厂、3514厂、尼龙厂、6410厂到天长联合演出,庆祝元旦、春节和纪念建党、建军、建国等活动,继而成立“井陉县京剧协会”。京剧演出遍及全县,协会会员赵明臣、秦荣俊参加河南电视台梨园春京剧演唱比赛,获二等奖殊荣,把井陉京剧推向新的高潮。

五、传统手工艺

1、剪纸

  天长镇的剪纸风格粗犷、淳朴,表现手段简练、夸张,生活气息浓郁,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有广泛的群众性。受到国内外游客的赞赏,先后被日本、新加坡、美国、澳大利亚各国游客收藏。以新秀高秀娜、尹俊月为代表的作品多次被报刊采用,参赛并多次获奖。

  作品内主要容有:《貂蝉拜月》《西施浣纱》《麻姑献寿》《黛玉葬花》《楼台相会》《奇虎登山》《连年有余》《三阳开泰》《吉祥如意》《鱼跃龙门》《喜鹊登梅》《老鼠娶亲图》《十二生肖图》《苍山美景》《喜鹊报春》等。

2、绵河水磨

  天长一带的群众利用河流的落差,以水为动力建造水磨,加工粮食。从唐、明、清、民国时期,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天长形成一个水磨加工粮食的重要基地。

  水磨多建在河的岸边近侧,筑堰集水为动力。选定地址后,砌建石洞,洞上为层,制作圆形木轮(现代有铁轮),平置洞下,轮轴直通屋内。轴的上端平擎石磨两扇,一上一下。水由洞旁流入,经过木槽直射入轮的边缘,轮被水冲击,不停地旋转。石磨的上扇用铁链,紧缚在木桩上,只让磨的下扇旋转,控制上扇不动。所磨的东西,由上扇徐徐流入石孔内,经过石磨的摩擦,成粉即出。有的磨房修建的于民房一样坚固,一年四季运转,有的磨房只用草秸木栅临时搭建。每年立夏前、立秋后运转,入夏与秋收前停磨。

  新中国成立后,天长磨房有14户较大的水磨作坊,有的自己经营,有的联合经营。现在还有五户水磨,主要加工荆棘制作香面,延续着水磨加工的历史。已经批为升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附诗词:

                水磨歌

          滔滔滚滚清泉咽,水势下注喷晴雪。

          水轮相搏声忽高,飘风骤雨飞惊涛。

          轮旋磨转无休息,水力毕竟胜人力。

          锦溪源发娘子关,其流蔓延入平山。

          沿溪上下数十里,中多水磨为生理。

          修堤结屋引清泉,昼夜不舍轮旋旋。

          智者创物类多巧,马牛无事相推牵。

          人言湍急地脉散,堪舆家说徒汙漫。

          我云湍急盖有因,相地作磨宜居民。

          水哉水哉其利弊,下灌稻田上溉圃。

          山可官兮海可俯,尽堪裕国便农贾。


13、自然遗产

一、绵河

  绵河,因附会绵山而得名,古称绵蔓河。又因流经商族起源地之一,有蔓氏故地(井陉)而名。公元前204年,汉将韩信东下井陉击赵。全面利用了井陉的特殊地形,分析了绵河以东的古驿道,骑不能成列,才敢于以少胜多,背绵河列阵。并把自己的队伍“置于死地而后生”,创造了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绵河为此而载入史册。

  绵河,发源于山西省寿阳县龙潭。东流至平定县,名桃水,又称桃河。又东流,有南川水、阳胜水、嘉水、石门河、清玉峡水、泽发水、太谷水依次注入。经石峡,至娘子关东五里,入井陉县南峪村更名为绵蔓河。经北峪村与北峪泉汇合。至乏驴岭村西,转而北向,过山峡复转而南下。经乏驴岭口,折而东,历蔡庄、荆蒲兰。又南下,折东古城南门外,经小南门,河东又折而北流,出北关外大石桥下,流经石桥头、庄旺、三西河、南张村、北张村至南横口与甘陶河会合,全长120公里。

  四亿多年前从大海抬升出来的太行山,山高路险,绵河水不屑一顾。冲击太行,沟通晋冀,养育了两岸儿女,为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

  绵河冲击太行,流入井陉,凶猛湍急。白昼似平静无声,而于夜静更深,万籁俱寂之时,则河声湍湍似千瀑奔泻,猛浪涛涛如万马奔腾。此自然景象被人称为“绵河夜涨”,亦列为井陉八景之一。

二、玉峰山

  玉峰山在天长古城北关村外,又称北顶。与南顶苍岩山,东顶莲花山,西顶雪花山齐名,为井陉四顶之一。拥群山之秀、环绵水之波。上接苍天、下蟠铁龙。山下古槐老干斑骏, 垂柳弱枝泛绿,山坡灌木丛生,环境幽雅。诸多庙宇建在山腰,统称玉峰山寺。背靠青山,面迎绵河。每当夏秋之际,高倚寺门而立。右望城北,左望河东。前望绵河两岸,满田禾稼,秀色可餐。环颜四周,林木茂密,俯瞰足下,槐柳成阴。与对面显圣寺之古扬古柏,相互掩映。面对此景物,胸中尘俗,不难涤荡净尽,真是一片人间仙境。玉峰山侧立折面,呈现出蜿蜒起伏的黑褶色岩层埋入黄褶色砂岩中奇特地质景观,犹如铁褶色巨龙躯体钻如黄褶色砂岩中一般,故谓之“铁龙钻石”。为井陉八景之一。

三、上水石盆景

  上水石是天长绵河河底中的一种泉华岩层。是制作盆景的上等工艺原料。优质的上水石,石体玲珑剔透,遍生石孔。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喜爱之物。古人常在绵河岸边,深挖数尺而取之。其石多孔,如蜂窝状。将其放在盆中,加少许水,就可吸到顶端。当地居民采用此石及花草树木作素材,经过艺术加工和培植,制作盆景,再现大自然风光,或赠送亲友或至于窗前,即可欣赏,又可调节室内空气,优质的上水石,深埋于河床之下,仅限于天长城外三里之内,而且近来又近枯竭,上等珍品以难再现。

四、古树

  城内村大堂后有一棵国柏,树径约3米,腹中能容六七孩童,树高10米,树龄已近500年,具有古代迁民怀祖的寄托,吉祥和祥瑞的象征等文化意义,为我县珍稀古木之一。

  城内中学院内有一棵侧柏,胸径2.5米,高达7米,树皮薄、浅灰褐色,纵裂成条片,长势一般,抗风能力较弱,宋朝至今已达800年左右。


14、现状

  宋古城内现居人口3651人,1134户。 类型属丘陵,地质石灰岩丘陵。绵河环绕,背靠玉峰山,西倚唐家垴,地势北高南低,形如簸箕,玉峰山寺峙于村之北,显圣寺立于村之中,拥群山之秀,环绵水之波,谓之天然之形胜。由于日本侵略中国时,日本鬼子驻扎城内,城内古城墙、文物寺庙等破坏严重,加上年代久远破损严重,城内东西大街路面破损严重,缺少资金。

  河北省舞蹈家协会采风团

  到井陉县观摩春节庙会和民间艺术

  2016年2月22日(正月十五)—25日(正月十八),河北省舞蹈家协会采风团一行28人,到井陉县观摩春节庙会和民间舞蹈。24日上午到于家石头村参观了传统村落,下午到天长镇核桃园村采风,观摩了传统村落和民间花会表演,非物质文化遗产“拖到面”制作技艺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晚上观看了原滋原味的“打树花”。

  历经沧桑的古村、古堡、古城、古庙、古街巷以及古桥、古树、古训和熟悉的社火、花会、乡风民俗图片,犹如一页页历史画卷,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对故乡深深眷恋的乡愁,更能让人感悟到燕赵大地生生不息的民族魂。5月22日至30日,由中国民协、中国摄协、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省委宣传部、省文联联合主办的《可以触摸的乡愁—河北省历史名村名镇名城风采展》在北京中国文联展览厅举行。

  此次展览展出41个名村、名镇、名城,大致可分为七类:一是家族村落;二是战争古堡;三是历史名城;四是移民居落;五是经贸重镇;六是名人故里;七是奇山奇寨。从文化特色上讲,彰显了河北历史悠久,自古为战略要地,经济文化呈现多民族融合繁荣的特色,由此孕育出了河北新时期人文精神。展览上一个个历史悠久的历史名村名镇名城向人们走来,浓郁的燕赵风韵扑面而来,展览为人们勾勒出一个个原生态的古村镇的身姿,带给我们童年的记忆,也让“乡愁”成为可触摸的具象存在。

  我县天长镇、大梁江村、于家村、七狮村参加了这次展览。七狮村带去了农耕文化特点的纺车、民国戏箱、饸饹床、砘子、轱辘篓子等实物。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2018年春节期间到井陉天长镇考察。3月4日上午,专家团前往天长镇核桃园村观摩传统庙会。在天长镇党委书记何彦生、镇长左志华及村领导的陪同下,依次参观了参观层霄阁、秦皇古驿道、五道祠、苍山圣母庙、古槐、李富明古院、杂货车马店、大兴车马店、古槐、永泰车马店、沿街古井、于金忠院、吴广凯院、吴广亮院、吴小虎院、关帝庙。接着观看了大型花会表演,花会是核桃园村民在节日期间进行的大型文娱活动,俗称“闹红火”、“踩街”。管理本村进行文艺活动的组织就叫“红火委员会”。先由各会会首召集参加花会表演的人员整队出发,敲锣打鼓,执旗举标到聚会地点“东阁”报到等侯,各会都到齐后花会即可开始,整个花会队伍按报到的先后以序排列,由指挥人员带领行进表演。花会表演在村内大街进行,仅参加表演的就有1300余人。节目丰富多彩花样繁多,有红脸社火、晋剧、搧佞官、丑秧歌、井陉拉花、跑驴等。主要是以扭、跳为主,有些节目是边走边演,遇有大场子还要耍几回子社火或扮个出儿(也称扮折子)。花会队伍从东阁开始,一路向西边行进边演出,一直行进到到西阁主会场。到了主会场还要全部依次表演,广场上锣鼓铿锵,歌舞翩翩,舞台下挤满了看热闹的人,喝彩声不断。专家们跟着演出队伍边走边看,被演员的激情所感染,最后索性加入到演出队伍当中,跟演员们一同扭了起来。中午,所有来宾在村文化中心就餐,吃地地道道的核桃园拖刀面,对这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赞不绝口。

  新华社、人民网、河北日报、石家庄日报等35家主流媒体的50余名记者到会采访并报道。今日头条、腾讯等新媒体对此次盛会的11次现场直播、近百万的点击量更让盛会“神采飞扬”。

  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李秀年、副县长蒲月英,政府办常务副主任张国元、文联主席马佶以及涉及乡镇村两委领导全程陪同此次考察观摩活动。

  中国民协到井陉县天长镇考评“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区”

  2月23日,由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罗杨带队的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考察评审团到井陉县天长镇考评“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区”。

  考评团先后考察了天长镇宋古城和小龙窝村,详细了解了古村落传统特色、整体规划和保护建设情况,并对其给予充分肯定。

  天长镇名起于汉,兴于唐,宋熙宁八年(1075年)始建井陉县治,历宋、金、元、明、清、民国至1958年为历代县治之所。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有国家级重点文保单位2处(旧城墙、古瓷窑),省级重点文保单位8处,县级重点文保单位12处,未定级有重要价值的历史遗存48处。2008年该镇被住建部、国家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天长宋古城现存建筑始建年代可追溯到隋朝,整体布局基本完好。古城形如簸箕,北高南低。东西南门,均有瓮城、弩台十九座,易守难攻。城中各种建筑布局讲究、构思精巧、轴线分明、左右对称,整个古城及周边建筑,形成了一幅山水、塔桥、城楼、寺庙远近相映的山水景观,可谓建筑风格独特,景色迷人,被学者称为“古代北方山城的缩影”。

  小龙窝村为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该村地处秦皇古驿道晋冀交界处,307国道东西贯穿全村,石太高速绕村而过。村内保存明清院落45座、房屋800多间,楼祠庙桥、碾磨井树古迹多存,长生口伏击战前线指挥所坐落其中。小龙窝村的建筑带有明显的太行山民居特色,且整体保存较好,堪称深山里的“乔家大院”, 村落布局因山构筑而错落有致,古朴素雅。石楼、石窑、石路、石巷,古井、古树、古碾、古磨等构成了不陋不华的古村特色及环境风貌。村西头龙窝寺遗址为宋代遗筑,现存石窟石龛,有完整的宋代佛像造型。

  23日下午,由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张志学,中国民协顾问、河北省民协主席郑一民带队的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考察评审团,在井陉政府副县长蒲月英、贾彦庭,政协副主席许素平,政府办副主任张国元,住建局总工程师樊九英,县文联常务副主席、文广新局副局长马佶的陪同下,分别到于家乡、天长镇考察传统村落。

  随后,天长镇党委书记仇振、镇长何彦生陪同专家团先后考察了天长宋古城和小龙窝村。县委书记苏志超专程到小龙窝看望了专家团,陪同专家详细了解了古村落传统特色、整体规划和保护建设情况,并对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天长镇名起于汉,兴于唐,宋熙宁八年(1075年)始建井陉县治,历宋、金、元、明、清、民国至1958年为历代县治之所。名胜古迹星罗棋布,2008年该镇被住建部、国家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天长宋古城为中国传统村落,现存建筑始建年代可追溯到隋朝,整体布局基本完好。古城形如簸箕,北高南低。东西南门,均有瓮城、弩台十九座,易守难攻。城中各种建筑布局讲究、构思精巧、轴线分明、左右对称,整个古城及周边建筑,形成了一幅山水、塔桥、城楼、寺庙远近相映的山水景观,可谓建筑风格独特,景色迷人,被学者称为“古代北方山城的缩影”。

  小龙窝村为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该村地处秦皇古驿道晋冀交界处,307国道东西贯穿全村,石太高速绕村而过。村内保存明清院落45座、房屋800多间,楼祠庙桥、碾磨井树古迹多存,长生口伏击战前线指挥所坐落其中。小龙窝村的建筑带有明显的太行山民居特色,且整体保存较好,堪称深山里的“乔家大院”, 村落布局因山构筑而错落有致,古朴素雅。石楼、石窑、石路、石巷,古井、古树、古碾、古磨等构成了不陋不华的古村特色及环境风貌。村西头有龙窝寺遗址,为宋代遗筑,现存石窟石龛,有完整的宋代佛像造型。

  盛世庆佳节,九州春意浓。2018年3月2日——5日,在普天同庆元宵佳节之际,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河北省文联共同主办,河北省民协、井陉县委、县政府承办的“拥抱新时代,担当新使命”我们的节日——2018中国井陉春节民俗展演暨传统村落与庙会文化在当代价值研讨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举办。

  本次研讨会旨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特选择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井陉县为研讨现场,观摩调查活态传统村落、传统庙会、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文化项目。研讨会分两大项内容,一是现场观摩,二是座谈讨论。专家组由来自全国各地的民间文艺界专家学者及主流媒体记者组成,共计50余人。

  天长镇庄旺村祭河神仪式及放河灯活动,天长镇宋古城及庄旺拉花、东关渔家乐、梁家鹦垴拳、北关火流星等非遗展演,

  2019-10-25

  邢国辉一行调研了天长镇宋古城保护开发工作,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统筹做好天长镇宋古城保护开发工作,努力打造井陉文化旅游新亮点,拉动旅游业发展。要认真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高标准制定古城保护规划,发挥本地优势,突出文化特色。要遵循保护为主、适度开发,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不断丰富旅游业态,充分展示古城的魅力和活力。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广大游客和居民热爱古城、保护古城,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市领导赵文锋,井陉县和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调研。

  2019年5月9日,迎接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韶华一行到宋古城及庄旺、小龙窝、核桃园村调研指导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工作,并获得好评。

  2019年6月23日,在宋古城映秀苑广场组织拍摄市第五届旅发大会宣传片,3000余名群众到拍摄现场观看。

  2019.10月12日,成功举办中医中药中国行•乡村温暖工程 天长古镇“老中堂”旗舰店启动仪式暨首届井陉天长中医药养生产品展销会,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中医药发展服务工作委员会主任、石家庄市人大原副主任李屏东一行到城内、东关、李水滋村观摩中药材种植情况,并给予好评。


15、村落简介

  绵河环绕,背靠玉峰山,西倚唐家垴,地势北高南低,形如簸箕,玉峰山寺,峙于村之北,显圣寺立于村之中,拥群山之秀,环绵水之波,谓之天然之形胜。北关村历史悠久,为井陉旧城。考古发现,早在五万年前就有人居住,当时这里气候温暖,便于人类居住,山坎岩洞可供栖蔽,浅水丘陵便于狩猎,山涧河流可以捕鱼。因此,这一带成为祖先的后住地。到了一万年之前,新石器文化时代这里开始了农业生产,商汤建立了商朝以后,井陉属绵蔓国。春秋时属鲜虞国又属晋,战国为中山国,又属赵番之西塞。秦始皇十八年(公元前229年)使王翦伐赵,下井陉属钜鹿郡,又属恒山郡,汉灭秦属常山郡。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置正定府,析绵蔓县属。东汉十三年(公元37年)省正定国,并省绵蔓县入井陉属常山国。北齐废石邑县(获鹿县)置井陉,仍属常山郡,隋属井州后属恒州。据发现墓志记载:唐太和元年(公元827年)已称天长镇并谓天长城。唐末天长镇置天长军,五代后晋置天威军。宋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始建县治,系宋、金、元、明、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历代县治之所。1958年井获合并县治迁至微水,天长镇为城关镇。1988年井陉县建制变革,城关镇重新命名为天长镇,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历代传承,相对稳定,沿用至今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宋古城内现居人口3651人,1134户。类型属丘陵,地质石灰岩丘陵。自然环境绵河环绕,背靠玉峰山,西倚唐家垴,地势北高南低,形如簸箕,玉峰山寺,峙于村之北,显圣寺立于村之中,拥群山之秀环绵水之波,谓之天然之形胜。

  宋古城现已成为天长镇的重要保护与开发对象,经济相对发达,位于307国道旁,由于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需要迫使好多古迹被破坏,以往的俊美古村落逐渐消失,亟需保护。


16、其他

一、历史人物

  1、于翰(1537—1594),井陉北关人。自幼聪明,苦读诗文,师从于谢帮泰,明隆庆庚午(1570)中举人,万历甲戊(1574年)中进士,遂为洛阳县令,其治风简诚,平易近人,深受群众爱戴。返京皇帝面觐,入觐之后,仰毗公为神丛。后因县内失盗,而谪为县丞。后因盗金失而复得,而复迁为蒲台县令。遂三戴,考功録封公为文林郎,升徽州府同知,又任苏州司马,政绩显著,升镇江府同知,万历皇帝封为奉政大夫,公感恩报皇恩而厚行废食,劳疾成病,于万历二十二年八月二十九日在任上病故。前进士刑科给事中江夏丁应春题写墓志铭曰:白杨萧之井陉寒,红颜冉冉生羽翰。

  2、梁韩镇(1835—1880年),字雨峰,井陉天长北关村人。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能诗善画,为同治癸酉科拔贡。自幼聪颖,师从张篮田老夫子,每遇同学生讲经旁听、而陬能自解,师甚器之长,读经史过目成诵,历久弗忘。脱文尤俊逸,弱冠入邑庠。旋食廪饩,文艺诗赋屡战胜场屋,讲求古人书法落笔超迈 ,士人称之。历任邑侯多异目相视,同治癸酉夏子松学使拔入成,均文誉藉甚,郡属名士咸舆游焉,家居孝友,没帐授徒。游庠食饩者,成就多人。经理书院培养士子尤不辞瘁。光绪已卯,领乡蔫,庚辰赴试礼闱,赐进士,授某县知事,报其登门,则梁韩镇寿衣装包裹,停灵在堂矣。

  梁韩镇平生性温和,局度安閒,喜与文人游,如县令罗孙云之婿明府侯少田,老夫子张华圃、孝廉刘德畲、蔡辅臣。不时文洒过从,相切劘云。著有《苍岩山房诗集》,集中“苍山十六景”为传世精作。

  《苍山十六景》为一景、一题、一诗,诗为七绝,题即景之取名。诗前附以引言译景作一简介。景名典雅含蓄,隽永有致,引言词句优美,妙语连珠,在旅游解说多有引用;诗作倚丽跌岩,绝妙传神,它即是一篇杰出的文学艺术佳品,更是一帧精妙袖珍的游览指南。

  3、梁彦序(1861—1922),字秩轩,雨峰之次子。自幼聪颖,师从张华圃老夫子,弱冠遊庠,旋食廪饩,家学淹博,尤工于诗,其诗冲淡有味,近乎陶韦一派,品行高洁,见善心勇往为之,见不善,则避之若浼。家境不甚丰富,帷以舌耕为业,而优游自得,处之泰然。先生守道安贫,不得以穷通得丧系乎念虑之间。其及门弟子,成名者破不乏人。清季、邑侯闻其名,甚教重之,聘任为皆山书院董事,成绩甚佳,光绪己卯,他与其父梁韩镇同赴京试,父子俱以文佳被取,按清制父子不得同榜齐中,及仅录其父,民国初任理财所长,喜作良缘,敬惜字纸,且素好佛,奉真朝斗,拜佛念经三十余年,无或懈怠,享寿六十有二,乡里称之为“完人”。

  4、贾凤来(1857—1924),清咸丰年间,因家庭困窘,他背井离乡,从河北省武安县城二庄村来到原井陉县城关(今井陉县天长镇政府所在地),在一家中药店当了切药工。贾凤来聪明伶俐,诚实好学,拜私塾先生卢至明为师,工余时间刻苦读书,学四书五经,且练就一笔好字。在卢先生的启发下,他钻研医术,攻读《本草纲目》、《黄帝内经》、《伤寒论》、《濒湖脉学》等医学名著,尤其是《伤寒论》,达到了背诵如流的程度。药店掌柜见其诚实好学,待人热情,对医术有一定基础,聘请他为“坐堂医生”,从此走上了行医之路。光绪年间,药店经营不善,亏本倒闭。在卢先生支持下,贾凤来四处筹钱,买下了这家药店,改名为“兴源堂”中药店。为使其业后继有人,他把四个儿子从老家接到井陉,安排老大、老二在药店学医,兼顾抓药、打杂;老三、老四到私塾读书。贾凤来广交名医,研讨医术,每逢农历三、八集日,邀请常坪村栾魁、狼窝村梁怀根、东窑岭村刘裕德等医生聚集“兴源堂”,切磋医术,畅所欲言。他苦心钻研医道,利用晚上时间著书立说,写出《伤寒论注解》、《读书心得》,《病案》等数百万字,惜未付梓。贾风来医德高,医术精,有求必应,有求必往。外出诊病从不在病人家吃饭。至于诊费,富者,酌情收些;穷者,分文不要。至于药费,富者,按药价收款;贫者,免费赠药。城内霍中元,家庭贫困,在“兴源堂”在病、取药,从未付分文。因此,“兴源堂”中药店名声大振,远播四方。“起死回生”、“妙手回春”、“华佗再世”等荣誉牌匾几乎满堂。同时,他还培养徒弟十多人广传医德、医术,名声较大的有王悦、栾魁等。1924年,贾凤来积劳成疾,病逝于城关,终年67岁。

  5、贾桂成(1931—1986),井陉县天长镇北关村人。从小热爱书画,家中贫穷,无力上学,地为纸,土为墨,天天练习书画,自学成材,成为井陉知名的书画家。1947年,响应中国共产党伟大号召打倒蒋家王朝,解放全中国,他和大哥贾桂和报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部队英勇善战,大哥战死在沙场,自己也受伤致残。1951年退伍回家养伤,在病中书画艺术也有了很大提高,井陉文化馆慕名而来,聘请为文化馆专职美术馆员。在文化馆期间走遍了井陉大地,苍岩山、绵灌区、张河湾水库、天长古城等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和刘成文、吕桐林、许力扬等制定了苍岩山、宋古城保护和开发宏伟篮图,弘扬了绵灌区、张河湾水库井陉人民的苦干精神。又先后为石家庄群艺美术馆、石家庄农业展览馆、第一工人文化馆、第二工人文化馆布置展览,为井陉赢得的荣誉,受到省地市各级领导的嘉奖。1982年在他的倡导和策划下,成立了井陉县工艺美术厂,又成立了井陉县工艺美术公司,任工艺美术厂厂长兼工艺美术公司经理,开创了井陉工艺事业的先河。后聘为井陉县政协委员,在井陉工艺美术厂工作期间,没有上下班时间,不报医药费,不报出差费,和他一起工作的都先后离他而去。在其困难的条件下,还在坚持工作。1986年10月23日,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与世长辞,享年56岁。县城的人都说,老贾是干死的,累死的。他为井陉工艺美术事业的开创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了大批的工艺美术人才。

  6、李英唐,1936年2月出生,井陉北关人,大学文化程度。1948年5月加入秘密团组织,195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井陉师范毕业,2月参加工作,历任小学教师、校长。1953年起在山西大学学习和工作,任山西大学科学研究部秘书、历史系党总支专职副书记、校团委第一副书政治部工作人员。共青团山西省委候补委员,共青团中央委员。1965年起在新华社工作和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习,任新华社国际部编辑。1974年起,任中央组织部研究室副处级调研员、调研处处长。1983年起在中央书记处办公室和中央办公厅工作,任副局级秘书、调研室党委书记、正局级调研员。1991年,任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委员、组织部长。

  7、于廷光,明万历官济南府通判。

  8、黄荣,字仁山,北关人,邑庠生。

  9、张民望,邑庠生。万历四十五年(1617),坊曰:“旌表孝心”。

  10、黄宪三,北大毕业,井陉佛教协会会长。北京居士林理事。

  11、黄典,北大毕业,北关保长。

  12、黄明孝,北大毕业,美国驻中国大使馆参赞。

  13、于生渊,井陉晋剧团副团长兼导演,晋剧团创始人之一。

  14、李鸣世,生卒年不详。井陉城内人,宁武道兵备春芳长子,中隆庆丁卯(1567年)举人。初授齐东县知县,勤政爱民三载报最,历高密县知县,金乡县知县,升莒州知州,锄奸剔弊,百姓感戴。后又升济南府同知,管理临清周事务,他在临清减轻人民的苛捐杂税,减少徭役,精简政府机构,秉公办案,深得人民拥护,州民为他树立了“遗爱碑”,以彰其功德。后又任岢岚、东平二州知州,均有声誉。后升晋王府右相,进阶中宪大夫。

  15、霍鹏,字搏南,号横溪子、三明居士。井陉县城内人士。万历丁丑(1577年),获赐“进士”。授山西潞安府潞城县知县。寻调长子县。应父病故,服阕,补江南句容县知县。升南京大理寺评事,历湖广司主事,本部广东司郎中,升汝宁俯知府。开河灌田,民获其利。及丁大父忧,复补卫辉府。升陕西按察司副使,整饬肃州兵备道。因整饬有功,四次获朝廷赏赐。升陕西布政司左步政。后丁继母忧,补河南布政使司,升大同巡抚,恩威并著。五年间,边境安定,进阶右副都御史。因病乞休,暂准回籍,抵里而卒,时年五十七。

  16、霍叔瑾,生卒年不详。井陉城内人。明崇祯丙子(1616年)举人,清顺治郎中,奉差临清砖厂,兼兵部副使。历升至通政使司,刚介自持,善草书,为上所悦,屡蒙钦赐,年六十,致仕卒。

  17、蔡良,生卒年不详。字郑三,井陉城内村人,未弱冠,与兄同年入泮,旋食饩。屡上公车不第,以时方多难,乃援例捐纳教职。办理团防出力,得奖六品顶戴。历数万全,柏乡、鸡泽等县,皆称职,精岐黄术,全活甚众,不望报施,其经理书院,尤能筹划精详,规模宏远,故其子孙继述先志,接办书院事务,均能认真整顿,不负众望。

  18、霍济光(1906—1998年),井陉县城内村人,远祖霍鹏,为万历年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博学善书。清初通政司霍叔瑾,精通篆刻,为名书家。公承学书法十六代嫡传,公翁能双手挥毫,书名 尤著。济光四令识字学书,九岁书联,十岁抵上海拜师吴昌硕,并受教于胡朴安,复请教于黄宾红、陈师曾、陈半丁、齐白石、王雪涛,得悟书画同源,知艺之道,及读书养气之功。一生以书画施教为志业,宁静致远,笔力雄厚,无论钟鼎篆刻,均见动力,行草挥舞,远追怀素,卓然墨宝,鱼跃鸢飞,气势磅礴,慈父雅逸有至,誉满艺坛。

  霍济光小时就读于皆山书院,民国18年北大毕业,曾任北平益世报社长、北平大学副教授、国民党元老张溥泉私人秘书、冯玉祥办公厅主任、党史编纂会编纂、国民政府军委原会少将衔秘书、国民大会代表、香港益进报社长、益进周刊社长、台湾阳明山中国文化大学教授。

  国民党政府迁台后,霍济光应邀赴欧出席国际会议,留欧宣扬中国文化,沟通中西文化,先后拜会梵蒂冈三位教宗,西班牙元首佛朗哥,法国总统戴高乐、德国(西)总理阿登诺尔。在马德里设办“中国学院”六年。

  在美期间,济光先生曾任威州大学、康州大学教授,讲学于克里弗兰大学、西东大学、圣若望大学、华美协进社、各艺术团体、夏威夷大学以及加拿大个文化机构。济光先生于1977年赴芝加哥独立创办中国文化学院,宣扬中国文化。先后拜会艾森豪威尔总统、卡特总统、里根总统、布什总统。

  他于1988年夏退休,西迁旧金山湾区圣塔克拉拉市,为居处取名“半亩园”。写字作画之余,接待访客,纵论古今中外,传播中华文化伦理不辍。曾以退休高龄之年,先后 访台湾数次,访欧洲一次,访大陆两次。第一次1992年在北京、石家庄举行书画大展,展品及《四库全书》影印本一百二十箱捐给河北图书馆,省图书馆为其开辟“霍济光藏书室”和霍济光先生书画展览室,五月下旬,返乡祭祖,游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苍岩山,在县政协会议室为县旅游局书“仙台山”“石鼓寺”“甘陶湖”等字。

  1997年10月5日迎来济光先生母校皆山书院创建二百二十周年,九月二十七日,济光先生从美国回北京,十月三日返回故里,参加皆山书院庆典,会上大讲“中庸之道”,阐述孔子“礼运大同”的理想观点,倡导设立“霍济光讲学基金会”。会后,赴邯郸、赵县、西安、庐山、泰山游览。十四日乘机返美。

  济光先生因旅途劳累,返美后食道癌复发,住院后导致肺炎不治,于元月二十三日午夜十一时三十二分史丹福医院去世。享年93岁。临终遗嘱:将书画捐给河北省图书馆四十六箱,河北省博物馆十箱,出售半亩园及存款,设立霍济光奖学金,资助家乡学文科的清寒子弟。

  霍济光讲学基金已于2003年开始发放,遍及大陆北大、清华等十一所大学110名学生,每人4000至5000元。霍济光先生,风谊不朽,浩气长存,永为后世所怀念。

二、重大历史事件

  (1)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出巡,病死在沙丘平台(今广宗县境内),辒辌车载尸经北关古驿道西返。

  (2)隋591年(开皇+年),显圣寺建成。

  (3)宋1075年(熙宁八年),井陉县治移至天长镇。

  (4)清1780年(乾隆四+五年),北关东巷子外大石桥建成。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大水冲塌东端三孔,嘉庆六年又沖毁三孔,剩余六孔屹立百余年。民国十七年(1928年)修复。1966年8月间绵河发水又将东端五孔冲毁,同年十月修复,到1967年六月修复完成。

  (5)中华民国

  1902年由北京高泽雨(河北省农林厅厅长)投资兴办民兴矿。

  1912年北关绅土到井陉车站迎送孙中山先生赴晋视察。

  1921年(民国11年) 井陉县立职业学校创办成立。校址在显圣寺西,前后营建三进院,內有纺织、印刷两个车间,传习所一班,学生达百人,校长梁得一。

  (6)1937年日寇侵华占领了井陉城,到处烧杀抢掠,有恃无恐,八个日本鬼子追杀一个逃亡的女子,北关李银华紧追其后,用熟练的武功,将其一一击倒。女子得救逃走,日本鬼子恼羞成怒,将未满20岁的李银华击毙。

  (7)1947年4月16日晚,解放军进入北关。1947年红枪会枪杀北关民兵霍珍小。1947年4月17日,井陉县城解放。1848年鞋工厂建立。

  (8)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1年,海军进驻北关,1953年迁往南关。

  1951年,北关先后成立井陉铁业社、木业社、手工业联社、搬运工会、运输社等,后变为井陉机械厂、木器厂、搬运公司、运输公司。

  1957年,井陉县医院迁往北关交易场。设内科、外科、妇科等。


调查者地址:井陉县天长镇

电 话:18231175363  15233654028  15081190772  13780208165

邮 箱:2514366234@qq.com 823171351@qq.com 779367910@qq.com

标签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