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井陉县志记载和古坟碑记,于大明正德年间(1505-1521),由井陉矿区校场迁此建庄,至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
本县矿区校场高氏迁居而来。
山村。
石灰岩山地、土丘陵。
地处太行山区,温带气候,十年九旱。距旅游胜地苍岩山30公里,于家民俗石头村1.5公里,是旧县城城关通往南川的必经大道,是解放初期南面解放区与北面敌占区交接村界,村北岭原有炮台一座。建庄四面环山,坐北面南一面坡,东西横长一公里大鱼脉,西头东尾,农户居鱼肚中央,村北横贯公路,直达307国道。山高坡场大,覆以荆棘、葛针、各种药材等灌木,植被覆盖密度较高。
汉族
全部为高姓
760口人,230户。
村中的土地多为梯田,种植的主要作物有玉米、小麦、谷子、小豆、大豆、红薯、高粱,经济作物棉花、花生、油葵、芝麻等,主要经济林木有花椒树、红枣、黑枣、柿子、核桃树、黄连子、桃树、杏树、杨树。
酒坊、粉坊历史久远,制作古老,货真价廉,吸引四乡邻村农户争先购买,山高石头多,石匠多,建筑队伍庞大,走村窜户搞建筑,也有的外出打工,有的买车跑运输,有的搞种养殖业,勤劳致富。
一、碑石
1、坟墓祭石
2、大清乾隆四十二年重修关聖帝君庙碑
此碑位于关帝庙外西墙,青石造,碑字体为楷书,碑体为:1200500160mm,碑文如下:
其先大明崇祯十六年新建聖庙一间至大清康熙五十八年□月内有依旧重修由来远矣,想当日者盖谓帝戌风齐天如日月之光名誉凛冽若乾坤之大同为人所当敬者也但世□□□庙宇破碎被风雨崩坏聖像安是合乡之人因此会聚公议裕改作聖间□举□首率领众人□□□材谨□于乾隆四十二三三月内不日告厥成焉之殿宇辉煌有焕然维新之美神功浩荡有默佑降福之灵不诚一乡之善事乎因此勒石刻□以志不朽可
□大清乾隆四十二年六月下浣日 立
3、中华民国九年重修关帝庙□首二十一石碑
此碑位于关帝庙外西墙,青石造,碑字体为楷书,碑体为:680400160mm,碑文如下:
□首二十一
盖谓吾乡有关帝庙者已多年矣其先大明庙狭一间至乾隆四十二年改三间塑神像□功□画栋雕梁,是一结也至光绪十七年庙□倾□□牙多折吾乡老幼依旧重修未塑金身未调墙峻字未图画梁椽至民国九年一乡老幼皆欲如前重塑然旧做新丹楹画桶□涂功默是日也焕乎其文□然可观是又一结也观夫青史青燈极其儒雅赤赤面极其英灵秉烛达旦人传大郎单刀赴会世服神威独行千里报主志坚义□□荣客酬恩谊重作争如青天白日待人若□月风光威灵浩荡宜人所敬仰云□聖德能周壤□灵乃孔彰精忠今古极大义地天长气挟风云壮心垂月光儒生看独雅节烈亦孤若万世人争拜千秋豆列香寒鸦栖古木返然几斜阳
中华民国九年十二月孟旬縠旦立
4、大清乾隆岁于癸亥修建三皇姑庙碑
此碑原在茶棚垴三皇姑庙,后因损坏,善人移至关帝庙,青石造,碑字体为楷书,碑体为1350600220mm,碑文如下:
来往皆欢
新建南茶棚碑记
盖闽书曰作普降之百祥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处则善之当为也 彰明较著乐所□井邑城南十五里有高家村北岭旧有茶棚一所屡岁施茶相传已久往来香客庶可无烦渴之苦亦无病暑之患但偶遇天炎矣石房微地窄则人众如云恐难为客身之地今有本村善人咸起慈心率众同修于是鸠工□材□□于乾隆七年叁月间新建茶棚三间输力者恐后施财者争先遂不日而告成焉吾想为斯茶棚也则休息恒于斯落驾恒于斯可以结善众之良缘也而□所以广菩萨之慈德也云雨□以功浩铭石以誌不朽,岂敢云文哉施财善人开刻于后
会首 高云成
石匠 于成章 康成章 于康
木匠 史登宵
助工 高成林
大清乾隆岁于癸亥季春月下石旦
5、大清乾隆元年修建关帝庙戏台碑
此碑位于戏台后墙,青石造,碑字体为楷书,碑体为800780200mm,碑文如下:
闻之福禄善庆是福之来也是善之招也□惠迪吉□□凶益□知恶之当去而善之可为也郡如此乡□地日□□关帝庙三聖祠西□创建□□□年未,男女□祥嘉□云□端□□神功□默佑者多矣是以设棚□戏酬神法理□当然但偶遭变而风雨□遮药因会中屡年渐积钱财将可为起□之遂□首鸠工同心同德新建楼台一座可以报神思可以壮观瞻往来者莫□曰斯诚善事也诚仁里也功毕铭石用誌不朽
大清乾隆元年孟秋月下浣吉旦
6、大清乾隆三十八年四月修建东阁庙碑
此碑位于东阁庙,青石造,碑字体为楷书,碑体为1470550160mm,碑文如下:
□修后土与文昌阁碑记
窃思逐生复姓之,道难曰人事岂非神力哉故后土之地不可废文昌之祭所宜□也井邑之南十五里有高家坡人□忠厚□□和平此虽百里之仁风而是百神之功德也但诸神之庙已立而后土与文昌之阁未修祈福保安终有遗憾爱之乡中善人同心共计工□经营土木俱全匠工毕集沿门效力按地出钱于乾隆壬辰三月经始癸巳四月落成恍若神灵之来助也目是后土之德弥深文昌之化立见祈福保安岂不信哉故勒诸石以誌不朽云
大清乾隆三十八年四月
7、大庆嘉庆拾陆年重修观音阁(西阁)碑
此碑位于观音阁庙,青石造,碑字体为楷书,碑体为1300×550×220mm,碑文如下:
粤自聖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之庙始建是庙□所以妥神灵亦所以表诚敬也故天下名□莫不□□其庙貌□人人咸瞻仰而起敬焉若无高家坡村虽非商旅骈集之所然明有人民也幽有神灵也□□庙而无诚敬之心舆欠以故昔有□观音阁 座创立于康熙庚辰岁廊宠于雍正拾□年世世相传□奈年远日久历经风雨基址损坏垣墉破碎甚非所以妥神灵而表诚敬□高甸高宇于□未瞻拜之下觐其颓败不忍坐视于是集阖乡者老议重修之而闻是举者欢然乐从斯固甸罕之□神灵□以感之也于是谨撰 旦龙材鸠工修其敝增其缺庙貌巍然神□焕然肇始于三月初三日□月初十日自兹已往庙貌常新神灵永显而里人之过是阁者咸肃然起敬感发人之善心□创人之□□道也即□道也亦聖人□教之意矣夫是为记郡 生孙时敏撰书
昔大清嘉庆拾陆年孟冬毂旦
二、匾额
村西高鸣鸾家大门口悬贞节匾,道光二十九年,乡眷恭表,长1.1米,宽0.6米,秋木板制作,四周镶花边,现仍完整可观。
三、地契等其他
现有农户保存完好的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中华民国的官契、业户执照、土地使用证、中华民国印花税票等票证。
一、寺庙关阁
1、关帝庙
村中关帝庙建于大明崇祯十六年,庙宇长7.3米、宽6米、高6米,砖石墙木结构,猫头筒瓦大寿头。关帝圣殿坐正北,雕梁画栋着实壮观,殿内壁画分三面,画中人物姿百态,造型生动又逼真,慈善保护代代传。
2、观音阁(西阁)
村西观音楼阁建于康熙年代,石券底座阁,阁长10.8米、宽2米、高2.3米,是从古至今的西大门,底座上建观音阁庙,庙长10.8米,宽5.5米,高6米,砖石木结构,庙内观音菩萨坐正中,群神围绕,八个台阶登庙殿,古色古香古风貌,观音菩萨西方坐,风调雨顺保平安。
3、东阁庙
村东送子娘庙阁建于大清乾隆三十八年四月,石券底座阁,阁长7米、宽2.1米、高3.5米,是我村从古至今的东大门,底座上建送子娘庙(东阁庙),庙长5.8米、宽6.8米、高4米,石砖木结构,两坡同瓦顶,庙内供奉送子娘娘、白衣观音、眼光娘娘。
送子庙阁建村东 山庄雄殿喜气升
前有南山柏常青 后北户户是居民
左边泉水溢不断 右边龙潭碧水甜
二、古院落
1、高记庭石头院
大门宽7.3米,深4.1米,砖石砌墙,顶棚木瓦结构,五脊六寿,东西耳房,石拱券,无梁殿扣瓦,东厢房、西厢房,此正堂屋全是石头砌墙,石拱券,北上房,外观不现,窑内子母洞,石窑、土窑、窑套窑,此院石头台阶、石头铺地、石头土地爷、天地爷、石头炉坑、石头房上又建石头房。我村230户,90%户都有石券窑,石券窑冬暖夏凉,是农户的最佳住房。
2、高玉山四合院
建宅院时间不详,大门、南屋、北屋、东屋、西屋都是石头灰砖砌墙,木料上架瓦扣顶,而且所有的大梁都是秋木,所有的檩条都是杨木,所有的椽条都是整齐的方木,并且都是从南川运回。此院上明堂、下明堂,是我村独一有规则整齐的四合院。
三、古戏楼
古戏楼在关帝聖庙院内,建于时间不详,大清光绪八年补修,戏楼长6.5米、宽6.2米、高5米,石头砌墙,顶层木瓦结构,同瓦猫头和寿头,四根石头柱子立前头,每根柱子高2.5米、周长1.05米,长方体形,罕见的四根整体石头器材,前辈一锤一钻手工做成,四根石柱蔚为壮观。每逢过年过节关帝庙会,本村剧团登台演唱。
四、其他古建筑
1、官房
官房位于本村大街正中央,长7.5米,宽4.5米,高5.2米,砖石木结构,建筑时间不详,屋内荆柴柱子黄栌梁,稀有罕见,此地还是村民娱乐之地。
2、古作坊
(1)、酒坊
酒坊解放初期开办,距今60余年,木筋铁鏊石碾压槽土窖发酵,采用小池泔渗水,科学土法酿制红枣酒,酒味香浓,回味悠长,喝一口暖胃润肺通经络顺气血,浑身舒服,长饮红枣酒,健身壮体,80岁老人面色红润气不喘。
(2)、粉坊
农户自己种的红薯土法精细加工制作,不掺任何假料,实实在在的粉面,纯纯正正的粉条,近年来,四乡八村村民争抢购买。
3、古影壁
(1)、高三牛大门内麒麟影壁
高1.8米,宽1.6米,完全由灰砖砌成,壁面纹理清晰,下有麒麟图案。
(2)、高七妮大门内鹰虎影壁
长1.4米,宽1.5米,画面做工精细,纹理清晰,保存较完整。其他古老影壁有待再挖掘。
一、民间舞蹈
古拉花
文艺拉花组建于1914年,曲调舞蹈,在井陉拉花剧中独树一帜,别有风格。
二、传统戏剧
丝弦
高家坡村丝弦剧团组建于1924年,演出剧目有:杨金华夺印、鸾天带、二进宫、大登殿、赵飞搬兵、宋兵下山、二狼山、三劝四劝、顶灯、骂殿。
三、传统手工技艺
1、石艺
破石料、做石料,刻石碑、小黄磨、大石磨、石碌碡,刻隐峰勾石、券石窑、石桥、石槽、石桌子、上马石、拴马石、石台阶、天地土地爷爷阁、压地栋子、石门栋、烧灰砖同瓦、猫头等。
2、木艺
做扇车、山地犁、扁担、木斗、桌椅板凳、门窗木匾、柜箱车架、木栌栌、梯子推板、风箱板床、锯子安子等。
3、铁艺
铁链绳索、镰刀大锄、锤子剪子、地耙铡刀、门了吊、三环套儿等。
4、妇女手工
剪纸、绣花,做老虎枕、鸡鸣枕,纳鞋底、做鞋垫,缝棉被、棉裤、棉袄、棉袍子等。
5、手工编织
编畚箕、垮篓、筐子、插子,扎笤帚等。
四、民俗
1、节日
春节家家贴对联、挂红灯笼,街道吊吊挂,祠堂挂案谱,户户祭祖先,供奉天地保平安,供奉财神进财源,小年晚上12点,大炮小炮响连天。大年初一族家各股拜早年,个个庙宇都烧香。
元宵节更热闹,东西南北点灯山,东边红岸,西边寨岭,南边南垴,北边上边坡,四座灯山每晚各排一个字,欢度春节,灯碗不远不近四周把村围个全。转黄河更热闹,各种艺人姿百态,男女老少提上灯笼都去转,扶扶老杆保平安,让你能活一百年。
2、饮食
春节家家蒸枣糕供天地,蒸寿桃供土地,财神面前供红点白馍馍,蒸羊羔祭祖宗。年节榨香油、做豆腐;平时蒸团子、年糕、撒糕,摊煎饼。家家户户都有酸菜缸,一年四季有菜吃。
一、山水土洞等自然面貌
1、燕岸山
距村一里村东麓,山高百米,半山腰有一岩洞,洞形似燕子窝,故取名燕岸洞,内供奉虫王爷。多年来,村民庄稼一遇虫灾就攀山进洞,烧香默佑保丰收。
山岩之中翠柏绿,红叶满山秋后红。
坡坡林榔密不透,入冬雪封胜仙景。
2、古池
村南泔石山旧有两池,半山腰一池叫大池,山底河沟叫小池,池长40米、宽12米、深5米,蓄存雨水,从前供应全村人畜用水,雨水经泔石矿物的渗滤,水清、凉、绵、甜。
二、特种动植物
1、古槐树
古槐树位于本村大街正中央,高6.2米,树身周长3.6米,树荫覆盖面积达225平方米。大明正德年间,我高先老祖亲手所栽,五百年来,古槐历经沧桑,仍枝繁叶茂,葱绿茁壮。
2、黄连籽树
古黄连籽树位于村东高墨黑家西边,树高8.2米,树身周长3米,覆盖面积达160平方米,树龄300余年,枝叶春夏翠绿,秋末红黄满树结籽,有收益,招人爱。
建庄于明代,历史久远,众多的庙宇古建筑、民居石券窑、古碑文物古迹,底蕴深厚。多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年年被县委、县政府、于家乡党委评为先进单位、文明村。各项工作处处走在前,石韵公园全乡数第一。
改革开放以来,居民生活大大提高,村民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70%以上青壮年在外打工,10%的村民走村窜户搞建筑、开车跑运输,年人均收入3000余元。全村年经济总收入200万元,民居样式改变,居住条件改善,村中街道硬化,有两处健身场地,大大便于农民健身娱乐,走上农村城市化。
当前党和国家对古村落保护高度重视,村党支部、村委积极宣传各项古建筑法规,号召居民保护明清时期古建筑、古树、古文物以及自然景观。开发旅游对外宣传,扩大影响,传承文化。部分古建筑年久失修坏损,居民古宅院部分不居住,崩倒破坏严重,主街石头路杂草丛生,亟需资金挖掘保护。为响应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乡风文明、村容整洁、依法治国、管理民主,对保护古村落、传承古文化需要多宣传,提高全民保护意识和增加保护维修资金,尽快开发旅游景点。
高家坡位于井陉县城西南十九公里,明正德年间(公元1505-1521年),高氏祖自本县矿区校场迁此,定居在四面环山、坐北朝南的一石坡,便冠姓字名村——高家坡。
高家坡建庄500余年,繁衍21世,230户,760口人,无一户外姓。村内民居随山势高低顺势而建,层次错落、就地取材、以石做料,石头窑洞、石头瓦房、石头平房、四合院、台节院、二节院4500余间,现保存完好的四合院12处、台节院4处、二节院2处、祠堂2处(忠义祠堂、楼院祠堂),百分之九十的居民都有石券窑,户户相连,家家相接,宛如城市高楼一排排、一层层,一街又比一街高。村中主街从北至南,石头铺就,锃光瓦亮。
勤劳的祖先硬是开山起石填土造田,所有梁、岭、沟、坡无处不地堾,处处有梯田,层层叠叠、弯弯曲曲,田地随山势好似长蛇绕山,好一块块石堾梯田,现有耕地1155亩,其中水地310亩。
古庙11处,三座古戏楼保存较完好。山高石头多,吾村先辈石匠多,刻石碑、隐峰勾石、券石窑、石桥等20多样,石活样样精通。先辈石匠曾到山西昔阳券石头桥。现尚存完整关帝庙戏楼四根石头柱子,每根粗1.05米、高2.5米,一块石头一根柱,蔚为壮观。水池碑、打井碑、古庙碑、戏楼碑、廊房碑、坟茔碑40余块,古石头狮子1个,古石头旗杆底座1个,石碾石磨20盘,2盘至今使用。石头天地庙50个,拴马石3个,石头券石桥1座,还有石头隐峰勾石、台阶、石门栋、石头流水槽、石头小皇磨尚未统计,总之石头山庄石头器物处处有。村原有铁匠坊2个,剪子、镰刀各种铁活能做21种之多,高臭小剪子最为出名。木匠6个,做扇车、山地犁、平房瓦房木架子等各样木工活30多种。现尚存吹火风箱、木种式、木斗、木小安、木栌栌、木大锯、木太师椅、古老木扇车(一个扇出的谷子、秕谷、粗糠各是各)。烧砖窑,我村盖房青砖均为本村烧制。
文化传承忠义祠堂定有家规,老三股、小三股共六股,股股有案谱,年节挂、焚香祭祖传后人。现尚存3个小股谱书。现有农户保存完好的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中华民国的官契、业户执照、土地使用、中华民国印花税票,农户有自己撰文家风中堂。淳朴农民爱文化传文化,这些契约经过几代人传至今天难能可贵,实为珍重。
乡土酒坊解放初期开办,距今60余年。勤劳忠厚的前辈人,木筋铁鏊、石碾压槽、土窖发酵,采用村南泔石山下小池水、山上的泔剩水、天雨水,经泔石矿物的渗滤,水清、凉、绵、甜。科学土法酿制红枣酒,酒味香浓,回味悠长,喝一口暖胃润肺、通经络、顺气血,浑身舒服。常饮红枣酒,体健身壮,八十岁老人面色红润、气不喘。酒师傅,民众送号,双芳红枣酒誉满井陉、鹿泉、石家庄及山西平定、昔阳、阳泉。
粉条坊解放后开办延续至今,农户用自己种的红薯土法精细加工,不掺任何假料,实实在在的红薯粉面,纯纯正正的粉条,多年来,四乡八村村民争先购买。
古槐位于村正街中央,树干高6.2米,树围3.6米,树荫可覆盖面积达225平方米,大明正德年间高先老祖亲手所栽,五百年来,古槐历经沧桑,仍枝繁叶茂,葱绿茁壮。古槐神奇的伸出粗大的三股树枝,一枝翘首蓝天,一枝石朝南山,一枝主干龙身分枝龙爪头北尾南形如巨龙腾飞,高氏建庄老三股,古槐象征老三股,股股人丁兴旺。古槐是历史的见证,古槐是高氏的荣光,古槐是百年的珍稀。
古建筑官房位于本村大街正中央,砖石木结构,房顶扣同瓦猫头,建筑时间不详,屋内荆柴柱子黄栌梁,稀有罕见,此地还是村民娱乐之地。解放前后,演过戏、杂耍、说书、道古言、下象棋、打麻将等,是全村独一无二的文化娱乐中心。东阁庙从古至今,进村东大门,西阁庙进村西大门,这两处庙都是底层石拱券上层楼庙宇。全村所有古建筑,这两处庙宇指形。高记庭石头院东屋、西屋、小南屋、北上屋都是石料砌墙石头券,北上房石窑洞,外观不现,窑内子母洞、石窑土窑、窑套窑,石头台阶、石头天地爷、石头铺院是全村标志性石头建房、石窑洞。
《井陉县志》记载,高大力属我村“忠义祠堂”家族第五世传人高子明,相传万历年间夏日一天中午,他在关帝庙廊处歇响,梦中红脸人耳朵痒,叫他掏耳朵。梦醒后,看庙内关帝塑像耳朵有窝马蜂,就伸手掏掉,出庙一看把上衣压在戏楼石头柱子下,他抱住石柱一提把衣拽出,从此关帝给力大无穷,四百斤石头狮子,每个腋窝挟一个,健步行走,面不改,气不喘。三百斤打场石碌碡能单手举起放在树杈上。桩桩件件奇人事,威震太行高子明。
村民饮食有讲究,蒸包子、包饺子、手擀面、摊煎饼、压饸饹、散沙粥、蒸菜饼,户户都有酸菜缸,一年四季有菜吃。
高家坡不仅出过大力士高子明,而且民间传言曾有天下帝王师、侵华日军炮台遗址、贯穿南川大道茶棚遗址,这都需刨根问底去挖掘整理。保护民俗村落,石券窑洞满山坡;维修古景点,于家乡庙宇高家坡多。坡上卧鱼化龙腾,头西寨岭有故事,鱼尾东边沙鸡弯,定有文章在里边。狗头山仙人洞内一台戏,唱起宏亮北京听见,东岭生态林木旺,山鸡叫野猪跑,西沟兔子一窝窝,人之杰地之灵,开发旅游是高招。
一、历史名人
高大力(高子明)
《井陉县志》记载,高大力属我村“忠义祠堂”家族第五世传人,高子明腰粗体壮,力大无穷。万历年间,四百斤石头狮子,每个腋窝挟一个,健步行走,面色不改,气不喘。房梁扁担把缸担,缸套缸,水灌满,十五里路不换肩。三百斤打场石碌碡单手举起放树杈,威震太行高大力。
二、其他
1、倒洪吸
我村十年九旱,遇旱年粮欠收,六十年代村党支部发起创修倒洪吸,倒洪吸北边进水口茶棚垴,南面出水口刘家垴,管路全长530米,河沟建石桥一座,长21米、宽4米、高7米,宏大工程一年建成,四十多年来,村南300多亩良田遇旱年能浇灌,庄稼保丰收。
2、万方蓄水池
九十年代,全体村民自力更生,群策群力,投工捐资,硬是在村北岭石头山顶挖掘建成万方蓄水池。水池呈圆形,直径46米,高7.2米,容量一万二千二百七十三方。万方水池建成,彻底解决了我村人畜用水,可浇地120亩。
万方水库起山巅,苍龙吐泉万家欢。
千亩良田五谷秀,展望前景再登攀。
调查者地址:井陉县于家乡高家坡村
电 话:高建军15030102777 高喜柱13833389296
邮 箱:jxyjx123@163.com